帑代表什么生肖

都说‘十二’数字为了对应金陵十二钗,那十二钗与什么对应?原来,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吾非红楼人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帑代表什么生肖1

四大家族都有着辉煌的历史背景,他们后代属于根正苗红的,四家代表着满清东、西、南、北四旗

《红楼梦》有两个数字使用频率奇高,它是四和十二,有四大家族(贾、王、史、薛),四代辈(代儒、代化、代修、代善),冷香丸的四季花四季水等等(见图);十二正钗十二副钗,十二贾氏和十二官等等(见图),从中不难看出作者对“四”和“十二”的偏好外,更应该与一些史实相关,那数字背后到底有些什么秘密,恐怕也非用一篇文章可以说清,还是先从贾雨村收到护官符里的四大家族说起。

“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甲戌侧批:宁国、荣国二公之后,共‘二十房’分,除宁、荣亲派八房在都外,现原籍住者十二房。】

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甲戌侧批:保龄侯尚书令史公之后,房分共十八。都中现住者十房,原籍八房。】

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请金陵王。【甲戌侧批:都太尉统制县伯王公之后,共十二房。都中二房,馀皆在籍。】

丰年好大雪,【甲夹批:隐“薛”字。】珍珠如土金如铁。【甲戌侧批:紫薇舍人薛公之后,现领内府帑银行商,共八房分。】”

四大家族都有着辉煌的历史背景,他们后代属于根正苗红的,四家代表满清最早的东、西、南和北四旗。“贾”根据书中对贾芹的投诉信里说法,拆分为西贝子,属于西方的红旗;史家南方的蓝旗;王家由于东海龙王来借白玉床,说明东方属于白旗;薛家用“雪”谐音薛,雪在北方归属黄旗。四旗最早是努尔哈赤建立的。从祖上的二旗扩大成四旗,之后又扩充四个镶旗,才有了八旗说法。由于四大家族在书中又是个组合的大家,分中有合,合中有分,一个解释只能说明一个问题。再说宝钗冷香丸使用四季的花和四季的水一样,四季代表东西南北四个方位,自然包含有白、蓝、红和黄的四旗。

看王家的官爵是用宋代的“统制”,王子腾后来升任九省统制,统制与旗人的一级官爵都统相似。紫薇舍人薛公,紫薇舍人即中书舍人,唐"开元元年,改中书省曰紫薇省,根据此职务职责是草拟诏书,本来与皇帝就有密切关联,但“紫薇”二字又有紫薇星有联系,是帝王星,再联想到紫禁城的名字同样取于紫薇星,以及作者给他子孙取名薛蟠,霸王,都暗含蟠龙,可见处处隐藏着“帝王”二字。

门子道:“这四家皆连络有亲,一损皆损,一荣皆荣,扶持遮饰,俱有照应的。由于四旗是一个国家和军队治理体制,打一家,必然会出现一损皆损局面,这非四家存在联姻那么简单,裙带力量没有那么大,无法建立起一损皆损、一荣皆荣如铁桶坚固的关系。

护官符中四家都有带有“金”字,这是四家共性,“金”是追溯满族祖先女真人最早建立的金朝,这在之书中有说道金朝皇帝在汝南啼血上吊典故,“《芙蓉女儿诔》女儿命薄!汝南泪血,斑斑洒向西风。”意思是——女——真人不幸,金哀宗完颜守绪(1234年2月9日)在汝南上吊自杀,那可是金国灭完的血泪史、具体情况在此不多说。

脂砚斋批语与爱新觉罗家的关系;贾家二十房,是康熙儿子有二十个成人,康熙共生育二十四个儿子,只有二十个成人。八房是个皇太极和顺治共同的,要上溯到皇太极儿子成人者有八个,顺治有八子。王家的“十二”房,都中留两房,都中王家真正上只有两房胤禛和胤禵,薛家仅写“八房分”八是皇太极和顺治儿子共有数字,所以说薛家实际只有一房胤礽,这两支按母系计算。顺治定鼎中原,开国号大清,靖忠候史鼑释义;靖指平定,忠的结构为中心引申为中原,靖的结构是立清(青)朝。保龄侯史鼎是指定鼎后保大清国龄,到雍正保住国龄九十年。在《四宜堂集》最后一首是咏《中秋夜》,“月华当户彩盈盈,九十高秋序正平。”雍正在诗中抒发出能保国龄九十年(雍正十一年)地兴奋和对未来美好前景充满期待的心声。

都说书中的“十二”数字为了对应十二钗,那十二钗与什么对应?我们还是清朝的社会制度设置说起:满族最早是由黄、白、红、蓝四个正旗组成。后来又设置了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四个副旗,合成八旗,到了皇太极又和编成八旗满洲、八旗蒙古、八旗汉军。什么意思,简单说是满族、蒙古族。汉族各有以一个黄、白、红、蓝正旗,还有黄、白、红、蓝镶旗。满、蒙、汉合计是十二个正旗,等于书中十二正钗;还有十二个镶旗,等于十二副钗。

黄、白、红、蓝四旗由于黄白是上三旗,属于帝王。因此在秦可卿的葬礼上首先点出南方和西方两个郡王之孙;这个安排与后面的四王祭棚有个强烈差别。再看四王地描述;“第一座是王府东平王府祭棚,第二座是南安郡王祭棚,第三座是西宁郡王,第四座是北静郡王的。原来这四王,当日惟北静王功高,及今子孙犹袭王爵。”

四个祭棚中东平郡王是用“府”(东平王府)表达,其它直接使用如北静(王),因此东平郡王实际是虚名,它代表东方属于白旗,归北方黄旗的“王”统领,八旗中黄白旗属于上三旗,不设置“王”,归皇帝统管,其中黄旗北静王(北京王)为至尊,实际就是代表现任的皇帝。

八公还是套用八旗。镇国公牛清之孙现袭一等伯牛继宗,理国公柳彪 之孙现袭一等子柳芳,齐国公陈翼之孙世袭三品威镇将军陈瑞文,治国公 马魁之孙世袭三品威远将军马尚,修国公侯明之孙世袭一等子侯孝康;缮 国公诰命亡故,其孙石光珠守孝不曾来得;加上荣国公和宁国公,这合成八公。

秦可卿葬礼中,使用十二生肖姓名代替清朝十二个等级的爵位。清朝爵位分为宗室爵位、异姓功臣爵位、蒙古爵位。 宗室爵位分为十二等,每等若干级。【庚辰眉批:牛,丑也。清,属水, 子也。柳拆卯字。彪拆虎字,寅字寓焉。陈即辰。翼火为蛇;巳字寓焉。马,午也。魁拆鬼,鬼,金羊,未字寓焉。侯、猴同音,申也。晓鸣,鸡也,酉字寓焉。石即豕,亥 字寓焉。其祖曰守业,即守夜也,犬字寓焉。此所谓十二支寓焉。】

帑代表什么生肖2

探秘老君山文物

何为“文物”?文物是作为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遗留下来的、由人类创造或者与人类活动有关的一切有价值的物质遗存的总称。老君山现存的各种古代文物中其质地有金、银、铜、铁、木、石等,具有很高的科研与艺术观赏价值,接下往下阅读吧!

由于自然灾害、人为事故或烽火硝烟,老君山原有古建筑已荡然无存,唯存的有大量的铁铸文物、碑碣及木、纸、铜残片依然检阅沧桑。老君山遗存文物主要有铁铸造像、放光金殿、大铁钟、铁瓦、碑刻等。我们从这些只砖片瓦中,从文字的记载里一起了解一下吧。

铁铸造像

在现存的14尊铁铸造像中,其中12尊整体形态、高低近似,为铁制文物“六丁六甲”铁铸护法像,分别对应人的12生肖相。

他们内穿铠甲、外着便袍、低胸打结,平均厚度约1厘米,属盒箱式铸造工艺,为典型的武将造型。遗憾的是,各种因素造成这12尊铁像头部、肩部、膀背、基足残缺不全,但能集中保存至今,在河南省也是仅有的,在全省的铁器文物中占有重要位置。

2006年省文物局拨付专项修复经费20万元对六丁六甲神将铁造像进行修复,2006年10月30日,修复工作通过洛阳市文物局验收。下图为修复后的 “六丁六甲”的铁铸造像。

铁铸 “ 放光金殿 ” 小庙

清乾隆十二年(1747)三月,在亮宝台上铸造铁质“放光金殿”小庙1座,修复后现存放老君庙。

该铁庙分底座架、走廊围墙、铁庙墙壁、铁庙屋顶4部分组成。通高1.55米,边宽0.65米正方,铁庙为歇山式屋顶,其上吻兽已损。四周铁墙壁均铸有铭文,但已残破。走廊围墙已残缺不全,底座架亦残。底座架为四条腿直立,每条腿的肩部铸有狮子头像,足为狮子足状。铁庙的左右及后面墙外均铸有铭文,内容为捐资人名,一面铭文为:“大清国河南直隶陕州卢氏县,二百余里栾川镇。老君山铸造放光殿一座永垂后世万古不朽矣。文林郎知卢氏县正堂李珩、卢氏县朱阳⬜、栾川司鲍助银二两。主持道人王成印、徒董必壬。清乾隆十二年三月十五日吉造。”铁庙的正面有门窗,门额铸有 “放光金殿” 4个字,门两边铸有楹联2副,已残缺。

铁瓦

老君山现存的各类铁瓦 (包括残损的)约有400多件。从瓦当和滴水上面的图案看,均为花卉图案,系明清时期特征。其中4个筒瓦和2个板瓦上有铭文 (残缺不全)。筒瓦铭文: “司礼监学印总督兼掌内官监印礼统提督南海子太监张诚”,“……官掌……尚膳监掌库印太监张正明”,“佑圣夫人徐银女”。两个板瓦 铭文均为 “咸丰七年秋月造,金火匠张文有”。

此外,这部分铁瓦规格、形状极不统一,可能是铸造年代和用途不同的缘故。综合上述三点可以推知,这部分铁瓦产于明清两朝,分不同时期多次铸造。

老君山发现的有价值的文物多为铁质文物,例如铁瓦、铁像以及铁庙等。由于老君山顶海拔在2000米以上,且位于中国北方地区,每到冬季,山高气寒,温度极低。一些泥塑像、琉璃瓦等在极低的温度下,会发生开裂,不便于使用,更难以保存。所以就用更耐冻的铁为原料,制作物品放在山上,以防止冻裂。

明大铁钟

大铁钟位于钟楼内,是老君山现存唯一的一口大铸铁钟,基本完整,该钟铸造已400多年,在老君庙道院露天展放,但未发现铁锈现象。

明万历十九年 (1591)铸造,钟高1.3米,口径1.05米,平均厚约3厘米,重500余公斤。钟甬 (钟柄)为二龙纹饰,肩部四周有4个圆孔,孔径约8厘米。腰间有两道突出的棱,钟口部缺一耳,腹部有裂纹。钟围纹饰精美,字迹清晰可辨,其腰部周围铸有铭文,上铸一圈正楷字“皇帝万岁,太子千秋,风调雨顺,国泰民安”16个大字,苍劲有力。铸造年代见铭文 “大明万历十九年三月吉日造”。

钟上小楷字为各地信士捐资名录,因年代较远,被风雨剥蚀,难以辨认。

谕旨碑

老君山现存明万历三十一年 (1603)皇帝颁经谕旨碑一通。明万历二十三年 (1595)朝廷遣中使,发帑金在老君山敕建 “金顶太清观”,铁椽铁瓦。万历三十一 年 (1603)皇帝颁赐道经藏贮于道德府。

此碑高1.1米,宽0.51米,呈长方形,碑上端原有碑额,下接碑座。石质粗糙,碑文楷书,字迹已模糊难辨,碑两端略残。碑文如下:

谕老君山太清观住持及道众人等:

朕发诚心印造 《道大藏经》,颁赐在京及天下名山供奉。经道护敕召谕其由,尔住持及道众人等虔诰供安,朝夕礼颂,保安朕体康泰,宫台睿承千秋,无疆寿福,民安国泰,天下太平,四方同归清净善教。朕成恭己,无为之善道。道经厥侍香惜薪司左司副晷颁发,斋戒前去供安,各宜仰体知悉。钦哉! 故谕。

大明万历三十一年四月初八

老君山发现万历皇帝颁经诏谕碑文,表明明神宗耗费大量人力财力建设老君山。足以证明老君山非常重要。该碑刻确有重要的历史研究价值。

老子养生丹决碑

该碑现存祖师庙,碑文落款日期为 “大唐贞观陆贰柒年孟月初八日”。为民国期间复制。碑文原文用字奇特,难以释读,有秘文之称。

碑文内容译文如下:

玉炉烧炼延年药,真道行修益寿丹。

呼去吸来息由吾,性空心灭本无看。

寂照本欢忘幻我,为见生前体自然。

铅汞交接神丹就,乾坤明原系群仙。

(左原文 右译文)

嘉靖十八年的铁铸造像,清乾隆十二年 (1747)三月铸造的铁质 “放光金殿”小庙,明万历十九年 (1591) 的大铁钟,明万历皇帝的颁经谕旨碑,从依稀可辨的字迹中,老君山穿越历史长河见证了它们,它们也在时间长河里修修补补、历尽沧桑。我们无从得知,在当时条件下,人们是如何运送物资爬上2200多米的山顶的,也不知道,那一砖一瓦的劳作是怎样的艰辛。老君山经历了岁月洗礼把美景展现于世人面前,生在和平年代的我们,追溯历史、回望过去,更应该懂得珍惜当下。

帑代表什么生肖3

清世宗爱新觉罗·胤禛(公元1678年—公元1735年),满族,母为康熙孝恭仁皇后乌雅氏,清圣祖玄烨第四子,是清朝入关后第三位皇帝,1722—1735年在位,年号雍正,死后葬于清西陵之泰陵,庙号世宗,谥号敬天昌运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宽仁信毅睿圣大孝至诚宪皇帝。

 属相:马

父亲:康熙帝爱新觉罗·玄烨(康熙皇帝、清圣祖)

生母:孝恭仁皇后乌雅氏(康熙德妃)

养母:孝懿仁皇后佟佳氏

协助登位人:年羹尧、隆科多

政敌:爱新觉罗·胤禩(廉亲王允禩)、爱新觉罗·胤禟、爱新觉罗·胤(示我),爱新觉罗·胤禵

兄弟姐妹:有五个同母弟妹(皇六子胤祚(夭折),皇七女,皇九女固伦温宪公主;皇十二女,皇十四子胤禵,即允禵ti)

排行:齿序为第四子,自然排序为第11子。

生日:公元1678年12月13日(康熙十七年十月三十日)

卒日:公元1735年10月8日(雍正十三年八月二十三日)

即位时间:1722年11月13日

执政时间:十三年

享年:五十八岁

谥号:敬天昌运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宽仁信毅睿圣大孝至诚宪皇帝。

庙号:世宗

陵寝:清西陵之泰陵

嗣帝:皇四子(第4子)爱新觉罗·弘历(即乾隆帝) 

公元1691年, 奉父命与大臣女乌拉那拉氏成婚。

生平详解

争夺皇位

雍正帝(1678年-1735年),姓爱新觉罗,名胤禛(zhen),满族,康熙帝第四子。胤禛是德妃所生之子,《清史稿·世宗本纪》上说他“有异征,天表魁伟,举止端凝。”他于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被封为贝勒,四十八年(1709年)晋封雍亲王。此间诸皇子为谋求储位,各结私党,勾心斗角极为激烈,当时的太子胤礽两立两废,争夺储位斗争转入暗处而更加激烈。胤禩因争夺意图过于明显而被康熙斥责疏远。胤禛表面不问时事,沉迷释教道教,自称“天下第一闲人”,与诸兄弟维持和气,暗中与年羹尧与隆科多交往,加强自己的势力集团,同时向父亲表现孝顺,且在治理黄河水患上取得自明初至清初最杰出政绩成就,赢得康熙的信任。康熙六十一年(1722)十一月十三日(新历:12月20日)康熙帝在北郊畅春园病死,他继承了皇位,次年改年号雍正。“雍”即指雍亲王(其即位前的封号),“正”即正统、名正,表示其正当即位。

胤禛虽然即了帝位,但以皇八子胤禩为首的当年争夺储位的劲敌,并不甘心自己的失败,他们散布流言,制造事端,以发泄愤懑之情,动摇刚刚易主的皇权。雍正帝着手巩固皇位:

他严厉打击朋党、政敌。雍正有兄弟多人,雍正对部分兄弟予以坚决打击。雍正二年七月印制他的《朋党论》,发给诸王和要员。文中强调臣子要与君王同好恶,指出朋党的危害。做罢舆论后就立即处置他们:康熙的皇十四子胤禵先是降爵为郡王,拘禁汤山,后来派去守陵,再后来降爵为贝子,受圈禁。康熙的皇九子胤禟发往西宁,由年羹尧监视并名其为“赛思黑(讨人厌)”,皇八子胤禩被圈禁,改名为“阿其那(俎上冻鱼)”。康熙皇十二子胤祹被革职,康熙的皇三子胤祉也被革爵禁锢。

排除兄弟方面的威胁后,雍正帝又对倚功自傲或倚亲自矜,结党营私,企图争夺九鼎的年羹尧、隆科多开刀。年羹尧历任川、陕巡抚、总督,有平定罗卜藏丹津叛乱的功劳。骄纵揽权,用人自专,企图夺权。雍正三年(1725),雍正调他任杭州将军,十二月他以92大罪令其自尽。隆科多是皇亲贵戚:其姑是康熙的生母孝康章皇后,其姊是雍正养母孝懿皇后。康熙在世时用为一等侍卫,临终时被任为惟一的传诏大臣。雍正登基后,隆科多被任命为总理事务大臣、吏部尚书。他恃亲自矜,招权纳贿,笼络党羽。雍正五年以41大罪将他圈禁,六年死于禁所。

加强皇权

雍正帝在祖先基础上继续加强皇权,从两方面入手:

第一、强化密折制度,扩大密折的范围和内容。密折起于康熙二十年。密折有助于皇帝更好地了解下情,掌握动态,有针对性地制定措施,有效地实施统治。为充分发挥密折作用,雍正帝把递密折的范围扩大到布政使、按察使、学政等,内容则扩大到生计、风俗等方面。

第二、设军机处。雍正七年,因用兵西北,以内阁在太和门外,恐漏泻机密,始于隆宗门内设置军机房,选内阁中谨密者入值缮写,以为处理紧急军务之用,辅佐皇帝处理政务。十年,改称“办理军机处”,简称“军机处”。军机处的大臣由皇帝挑选,由内阁大臣兼任,他们直接听命于皇帝,跪受笔录,他们的活动都是在皇帝的监督下的,旨意完全是按皇帝的话记录的。可见,军机处本为办理军机事务而设,但因它便于发挥君主专制独裁,所以一旦出现之后,便被皇帝抓往不放,不但常设不废,而且其职权愈来愈扩大。

军机处的设立是清代中枢机构的重大变革,标志着清代君主集权发展到了顶点。

军机处成立后,议政王大臣会议于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废止了,内阁变成只是办理例行事务的机构,一切机密大政均归于军机处办理。军机处总揽军、政大权二端,真正成为执政的最高国家机关。军机大臣无日不被召见,无日不承命办事,出没于宫廷之间。皇帝行动所到的地方,军机大臣也无不随从在侧。但军机处完全置于皇帝的直接掌握之下,等于皇帝的私人秘书处。军机处在权力上是执政的最高国家机关,而在形式上始终处于临时机构的地位,不像正式国家机关的样子。军机处办公的地方不称衙署,仅称“值房”。军机大臣的值房称为“军机堂”,初仅板屋数间,后来才改建瓦屋。军机章京的值房,最初仅屋一间半、后来才有屋五间。军机处也无专官,军机大臣、军机章京都是以原官兼职,皇帝可以随时令其离开军机处,回本衙门。军机大臣既无品级,也无俸禄。军机大臣之任命,并无制度上的规定可供遵循,完全出于皇帝的自由意志。军机大臣的职务也没有制度上的规定,一切都是皇帝临时交办的,所以军机大臣只是承旨办事而已。“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这些都说明军机处是皇帝集权的最好的工具。

政事治理

勤政

与康熙帝一样,雍正帝勤于政事。他宵衣旰食,夙夜忧勤,按照今日事今日毕的原则办事。后人收集他13年中朱批过的折子就有360卷。经过13年的励精图治,使满清帝国各方面在康熙时期的基础上更上一层楼,为康乾盛世的创建作出了巨大贡献。

雍正初年,重用年羹尧和隆科多。年羹尧先后被任命为川陕总督、抚远大将军,赴青海征讨厄鲁特罗卜藏丹津叛乱,成功后封为一等公,成为实际的西北王。隆科多为吏部尚书、步军统领、兼理藩院,赐太子太保衔,被雍正尊称为“舅舅”。两人都显赫异常,但未过几年,即被雍正整肃。年羹尧令自裁,隆科多被禁死,同时雍正兴起文字狱打击两人势力(汪景祺案和钱名世案)。对于隆、年的死因,有人指出是由于年、隆位重之后过于骄奢、行为不检,加上结党营私,触犯了皇权的大忌,为雍正所不容。但雍正早年过于宠信放纵,随后又残酷打击,被史学家所批评。另有人与雍正得位传说联系起来,认为隆、年参与此事,知道太多而被“兔死狗烹”。

雍正皇帝虽说为了登上并巩固自己的帝位用了许多残忍的手段,但以治国而言他是一个出色的帝王,并使清朝的盛世能够从康熙一直延续到乾隆时期。

雍正一朝宠信四位臣工:李卫(安徽人)、田文镜(福建人)、张廷玉(安徽人)、鄂尔泰;其中李卫和张廷玉为汉人,田文镜为汉军旗人,足见雍正确实了解也重用汉人。

中央体制:雍正一朝,整顿吏治,在中央创立密折制度监视臣民,并设立军机处以专一事权。

经济政策:在税制上推行“摊丁入亩”,“废除贱籍”,“火耗归公”等制。

民族政策:废除西南少数民族原本的土司制度,改行“改土归流”加强对少数民族的统治及同化。此外,雍正亦宣称“朕以外国之君,主中国之事”,严防汉族士大夫阶层离心。

海禁问题上,开始严格执行海禁,后来考虑到闽福百姓生计困难,同意适当开禁;雍正二年降旨准广东人移民台湾。但对外洋回来的人民仍有戒心。

立储制度:改善秘密选储制度,即皇帝在位时不公开宣布继承人,而将写有继承人名单的一式两份诏书分别置于乾清宫“正大光明”匾额后和皇帝身边,待皇帝去世后,宣诏大臣共同拆启传位诏书,确立新君。这样使得使皇位继承办法制度化,也在很大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康熙帝晚年诸皇子互相倾轧的局面。

信仰喇嘛佛教:与达赖喇嘛交往密切;达赖喇嘛特颁大佛像赠雍正;现存放于北京雍和宫:达赖喇嘛也赞扬雍正已修为“佛爷”,雍正也著作学佛经籍数部。

雍正在位期间,勤于政事,自诩“以勤先天下”、“朝乾夕惕”。他在位期间每年唯有自己生日当天才会休息一天,其余每天都挑烛工作至凌晨一两点。他一生中在大臣的奏折中总共批阅超过千万字,过劳死的说法甚为可信。

雍正朝年表大事记

雍正元年(1723年 癸卯)

实行摊丁入亩 开始除贱为良 八月,罗卜藏丹津起义 重用田文镜,鄂尔泰,李卫 秘密建储

雍正二年(1724年 甲辰)

开始耗羡归公制度 镇压罗卜藏丹津起义 颁发圣谕广训 授农顶戴 设八旗井田 雍正帝禁矿

雍正三年(1725年 乙巳)

安辑棚民 京畿营田 十二月,年羹尧被雍正帝削官夺爵,列大罪九十二条

雍正四年(1726年 丙午)

年羹尧 赐自尽 将允禩集团一网打尽,同年九月,允禩死于狱中 整肃吏治清亏空

开始改土归流政策 推行保甲制 推行耕田法 设观风整俗使

雍正五年(1727年 丁未)

五月幽禁隆科多 清俄订布连斯奇条约 推行宗族制 设驻藏大臣

雍正六年(1728年 戊申)

隆科多死去 清俄签订恰克图条约

雍正七年(1729年 己酉)

设军机房 建立“廷寄”制度

雍正八年(1730年 庚戌)

怡亲王允祥病故,雍正帝恢复其名为“胤祥”

雍正九年(1731年 辛亥)

设宣谕化导使

雍正十年(1732年 壬子)

将军机房改名办理军机处

雍正十一年(1733年 癸丑)

颁发《朱批谕旨》

雍正十二年(1734年 甲寅)

古州苗变

雍正十三年(1735年 乙卯)

雍正帝暴死,葬于清西陵之泰陵,庙号世宗,谥号敬天昌运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宽仁信毅睿圣大孝至诚宪皇帝。

弘历即皇帝位(满清入关后的第四任皇帝,雍正帝第四子,公元1736-1795年在位。属兔,生于康熙五十年八月十三,卒于嘉庆四年正月初三,终年八十九岁,葬于河北裕陵(今河北省遵化市西北)。)

整饬吏治

顺治、康熙都重视吏治。雍正帝仍然重视。他说:“夫吏治不清,民何以安?”为改善吏治,他对官员实行“吐故纳新”。雍正赏识执法严,作风雷厉风行,严猛行政,有开拓气魄,政绩显著的官员。胤禛还是皇子时,曾嘱托内务府员外郎鄂尔泰替自己办些私事,被拒绝。胤禛即位后非但没有打击他,还赞扬说:“你担任郎官,拒绝皇子的要求,执法严格,我很高兴。”后来鄂尔泰青云直上。再如田文镜、李卫在河南、浙江清查钱粮做得好,被誉为“模范督抚”。

“姑息养奸”、“贪庸不肖”,因循贪婪的官员,雍正帝则坚决排斥。雍正初年,山西、湖南、浙江等省就革掉许多这样的官员。在湖南,州县官65人在一年之内就革除了30多人,个别省革除十分之九。清除败类对纯洁官吏队伍自然有很大作用。

康熙末年财政严重亏空。康熙四十八年户部存银五千多万两,六十一年仅八百多万两,存银下降这么多,原因是亏空。经查,户部亏空二百五十万两,江苏从康熙五十一年到雍正元年亏空八百一十万两。雍正元年起到九年,雍正帝雷厉风行地进行了一场钱粮大清查。规定凡是亏空,三年补齐。他组织了一个得力的领导班子,由康熙十三子怡亲王允祥总理事务,皇舅隆科多、大学士白潢、尚书朱轼会同办理。清查亏空首先在中央进行。亏空的主要原因是官吏的贪污中饱。雍正帝勒令贪欠官员赔偿。康熙十子敦郡王允、内务府堂官李英贵家产被抄归公。地方上的清查也普遍进行。清查不力的官员,则予以调查处理。江西巡抚裴律因清查不力而被审问,查出他本身就有贪污,被参劾。对于贪官一律治罪。河道总督赵世显、过去经常给康熙帝写密折的苏州织造李煦等贪官都被抄了家。清查使财政好转,一年后就有了赢余,雍正末年存银增至6000余万两,同时惩治了一批贪官污吏。

下面提到雍正帝制定的耗羡归公政策也有助于官吏的廉洁。

锐意改革

雍正帝即位时已经45岁,思想成熟,对朝廷内政外交好坏方面的情况已有相当深刻的了解,哪些需继承,哪些需变革也胸有成竹。在位13年间,他继续执行先王正确政策,发扬光大;以往积弊则坚决革除,支持创新。

雍正帝的改革措施主要有:

一、“摊丁入亩”

雍正元年,雍正帝从直隶巡抚李维钧之请,实行丁银摊入田赋一并征收的原则,改变过去按人丁、地亩双重征收标准,减轻了无地和少地的农民负担。到乾隆时,这一政策推广到了全国。

二、“耗羡归公” 

清初沿袭明制,各地征收钱粮,加收“火耗”(碎银加火铸成银锭时的折耗,亦称耗羡)。实行中,官员任意加派,一两可加至数钱。因不在上交正额之内,官员从中任意侵贪,成为官场公行的陋习。康熙帝曾说,清官也取火耗。康熙末年,各地官员以火耗为名,肆意横征中饱,已无法限止。雍正帝清理钱粮时,山西巡抚诺眠与布政使高成龄在雍正二年奏请将该省各地加派的火耗,提解布政使司库,以二十万两补完该省亏空,除公用外,分发给地方官员,称为“养廉”。雍正帝指出,历来火耗皆州县征收而加派横征,侵蚀国帑不下数百万。原因是各州县征收火耗分送上司,种种馈送,名目繁多,州县肆意贪污,上司曲为容隐,这是从来的积弊,应当消除。他采纳山西官员的建策,说“与其州县存火耗以养上司,何如上司拨火耗以养州县。”(《世宗实录》卷二十二)州县养上司是公开的非法贿赂。上司拨州县便成为合法的“养廉”,即官俸的补贴。山西实行后,各省相继仿效,以火耗补完亏空的钱粮,并分拨州县养廉。一七二七年,又命各省督抚,就该省情形酌议具奏,着为定额。这一改革形成制度,称为“养廉”,又称“耗羡归公”,即由上级官府依定额发给官员。以后火耗一分为三:一份给地方官养廉,一份弥补地方亏空,一份留地方公用。这样,既增加了财政收入,又有助于廉政。

三、改土归流 

雍正帝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实行了改土归流的改革。雍正四年,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取消土司,改派可以随时任免的流官。改土归流对于减轻对少数民族地区人民的压迫和剥削有帮助,对清朝实施全国性的统治和国家的统一有重要意义,但清朝在推行改土归流时过度强调使用武力,对一些地区的反抗采取了残酷的武力镇压,也给西南部分少数民族人民带来了灾难。

四、废除贱籍

雍正帝在人权方面有一项重大改革,那就是削除贱民籍。贱民指奴仆、娼优、隶卒、乐户、惰民、蜑户(以船为家,以捕鱼为业,不能上岸居住的渔民)等。他们社会地位低下,不能与一般人为伍,不能读书,没有参加科举考试的权利。雍正元年,山西、陕西因明建文末年未依附朱棣而被编入“乐户(官妓)”籍的后代,雍正命令摘除其“乐户”籍,使其成为民户,同年九月,他下令除掉绍兴曾反对朱元璋的那些人后代的“惰民”籍,使其成为民户,五年四月下令免除粤东“蜑户”籍,使其成为民户。他们的贱民籍除掉后,提高了社会地位。

五、秘密立储

雍正帝在皇位继承上有一项重大创新,那就是秘密立储。鉴于康熙帝在预立太子问题上的失败,雍正帝于元年八月宣布密建储位法——将他的继承人弘历的名字写好,雍正御笔《夏日泛舟诗》轴放匣中,置于乾清宫“正大光明”匾后,驾崩后从匣中取出宣读。又以密旨藏于内府,以备核对。这个方法,避免了皇子争权而引起的激烈斗争。后世几代都效法他。

六、设军机处

另外还有废除腰斩,开放洋禁等等

发展农业

雍正帝继续执行先王发展生产的政策。他像前辈君王一样鼓励开荒,兴修水利。康熙六十年至雍正十二年,全国田地从735万顷增至890万顷,疏浚了卫河、淀河、子牙河、永定河。其他水利工程已完成的有直隶营田工程、浙江和江南海塘工程,修建了黄河、运河堤岸。

雍正帝继续蠲免钱粮政策。据《清史稿·世宗本纪》,他在位13年,免了12年灾区的赋税和一些地区的漕粮。

军事成就

雍正帝继续执行满洲的扩张政策。康熙帝三征噶尔丹,噶尔丹之侄策妄阿拉布坦于雍正元年支持青海和硕特部首领罗卜藏丹津纠集20万人进攻西宁反清,雍正命年羹尧、岳钟琪率兵讨伐,大胜,青海完全归入满清帝国版图。

雍正五年派遣策凌为首席代表与俄国签订《布连斯奇条约》,第二年又签订了《恰克图条约》,划定了清俄中段边界,稳定了清俄边界局势,促进了清俄边界地区的经济发展和贸易。

大兴文字狱

满清的文字狱并非始于雍正,但在雍正执政时期,文网之密、文祸之重的确超过他的列祖列宗。在其临御的13年里查办的文字狱就有14起(其中处死案中人的案件有5起),数量甚至超过了其父康熙在位61年文祸的总和。

比较重大的文字狱事件主要有:钱名世案、汪景琪案、査嗣庭案、陆生楠、谢世济案、曾静、吕留良案。雍正前期文字狱以清理政敌集团及朝廷内朋党为主,是属于朝廷上层内部政治争斗借口。曾静案以后转向一般文字狱。

雍正朝名臣

爱新觉罗·胤祥(1686—1730),清康熙帝第十三子(实为22子),满洲正蓝旗人,敬敏皇贵妃章佳氏所生,努尔哈赤裔孙。弟兄间,惟与雍亲王胤禛关系最密。胤禛继位,即封为和硕怡亲王,总理朝政,又出任议政大臣,处理重大政务。胤禛念国储关系民生,康熙六十一年十二月,命王领户部,管理三库事。胤祥以“国家休养生息,民康物阜”为务,针对前朝财政积弊,清理天下赋税,稽核出纳,量入为出,致府库充盈,国用日裕。天下浮粮,害民甚剧,在胤禛支持下,竭力剔除,仅江南之苏、松,浙江之嘉、湖,江西之南昌,通计每年减除60多万两,直省正供蠲免多达数百万两。 三年(1725),总理京畿水利营田事务,将直隶分作四区,区设专官,负责疏浚河渠,筑堤置闸,区分疆亩,经划沟腾,千里之内,沮洳污菜,都化作良田。江南水道,多致浅塞,因其倡导兴修,数十州县,河流畅通,几千顷良田,悉获灌溉之利。因官吏征求、苛索,两淮盐政一直不振,自总理户部,便力加整饰,取消一切浮费,由此商力日苏,盐务渐见起色。 七年(1728),准噶尔部策妄阿刺布坦、噶尔丹策零父子反清,朝廷决定对西北两路用兵,奉命参与帷幄,筹划建立军机处,出任首席军机大臣,全权筹措兵马粮草以及各类军需之转输。以所领度之储备充足,调度得宜,而屡博奖谕。 一心济人利物,为国为民。经其奏准,宽免了雍正三年以前天下“积逋”,恢复了一切“诖误”。存心忠厚,听断公明。曾奉命讯鞫大案,审讯中,不用重刑,坚持以诚感人,以理服人,重证据,不轻信口供,虽涉及人众,而不株连无辜,使数十件大狱,件件处理平允。 精于骑射,每发必中。诗词翰墨,皆工敏清新,可惜遗存甚少。临危不惧,猝变不惊,曾随康熙围猎,猛虎突出林间,直面扑来,面不改色,从容操刀,一击而毙,见者无不称其“神勇”。他如汉侍卫之管理,守卫圆明园八旗禁兵之督领,养心殿用物制作,雍邸事务,诸皇子事务,雍正陵寝,凡宫中府中,事无巨细,皆其一人筹划料理,而且“无不精详妥协”,甚合皇上心意。 莅事八载,精白一心,从不居功,又极谦抑,如此事君,皇上待他也非寻常,死后令享太庙,谥号曰“贤”,以褒众美,并以“忠敬诚直勤慎廉明”八字,冠於谥法之上,以示宠褒。还特於奉天、直隶、江南、浙江各建祠宇,以昭崇报,并将其名字改回胤祥,这是满清一代臣子不避皇帝讳的唯一事例。

鄂尔泰(1677年—1745年)清满洲厢蓝旗人,西林觉罗氏,字毅庵。康熙举人。任内务府员外郎。与田文镜、李卫并为雍亲王(即世宗)的心腹。雍正三年(1725)迁广西巡抚,次年调任云贵总督,兼辖广西。在滇实行改土归流,在西南各族地区设置州县,改土司为流官,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统治。后任军机大臣。世宗死,受遗命与张廷玉等同辅政,总理事务,加至太保。乾隆十年(1745)以病解职。鄂尔泰六岁入学,攻读四书五经,八岁开始作文,练习书法,十六岁应童子试,次年中秀才,十九岁补廪膳生,二十岁中举,即进入仕途。二十一岁袭佐领世职,充任侍卫。此后官场蹭顿,到康熙五十五年(1716)三十七岁时,才出任内务府员外郎。雍正元年(1723)正月,他被任命为云南乡试副主考,五月,被越级提升为江苏布政使,成为地方大员。雍正三年又晋升为广西巡抚。在赴任途中,雍正帝觉得他仍可大用,改封为云南巡抚,管理云贵总督事,而名义上的云贵总督杨名时却只管理云南巡抚事。所以,鄂尔奉在西南开始官职虽为巡抚,而实际上行使着总督的职权。雍正四年十月,鄂尔泰获得总督实职,加兵部尚书衔,六年改任云贵广西三省总督,次年得少保加衔,十年内召至京,任保和殿大学士,居内阁首辅地位。后又以改土归流之功晋封伯爵。同年,因清政府在西北两路用兵,他出任三边经略,赴陕甘前线督师,数月后回京复命。十三年,贵州改土归流地区土民起义,雍正帝以其对此经理不善,削伯爵,但对他信任如故。雍正帝死后,鄂尔泰出任总理事务大臣。乾隆间元年为钦点会试大总裁,除大学士职务以外,他又兼任军机大臣、领侍卫内大臣、议政大臣、经筵讲官,管翰林院掌院事,加衔太傅,国史馆、三礼馆、玉牒馆总裁,赐号襄勤伯,乾隆十年(1745)病逝,享年六十六岁。

田文镜(1662-1732年12月24日),汉军正黄旗人,监生出身,康熙末年任侍讲学士,雍正朝授兵部尚书衔,兼河东(河南、山东)总督。康熙元年(一六六二年)生,监生出身,二十二年(一六八三年)出仕县丞,久淹州县官,五十六年(一七一七年)始为内阁侍读学士。雍正元年署山西布政使,二年出任河南藩司,同年升本省巡抚,五年七月晋河南总督,加兵部尚书衔,六年十月为河南山东总督,七年加太子太保,八年兼北河总督。十年(一七三二年)十一月,以久病请解任,八日(12月24日)去世,十五日(12月31日)批准,二十一日(1733年1月6日)命予田文镜祭葬,谥端肃。 田文镜监生出身,曾任久淹州县官、福建长乐县丞、内阁侍读学士。雍正元年(1723年)出任山西布政使,因他清理积压的案牍,使吏治为之一新,雍正遂评他“忠诚体国,公正廉明”。雍正五年(1727年)七月晋河南总督,雍正六年(1728年)十月为河南山东总督,管两省之行政;政事干练,以刁钻刻薄闻名,结合清官与酷吏于一身。治理地方期间,治盗极严,辖境几乎无盗贼,同时督责诸州县清理赋收,开辟荒田,限期极严。各州县稍有怠慢,会立刻遭到惩罚。李岳瑞《春冰室野乘》曾载,田文镜幕客邬思道,为田文镜写密褶参隆科多“宠遇日隆”。后来二人以事龃龉,邬愤而辞去。“自此文镜奏事,辄不当上意,数被谴责”。田复重金聘回邬思道。雍正十年(1732年)十一月八日(12月24日),田文镜以病卒于河南。 

马齐(1652—1739)字秀水,富察氏,满洲厢黄旗人,米思翰子,满清大臣。由荫生授工部员外郎。内阁侍读学士。康熙二十四年,出为山西布政使,擢巡抚。马齐入觐,上褒其居官勤慎,勉以始终如一。久之,上命九卿举督抚清廉如于成龙者,以马齐及范成勋、姚缔虞对。寻命偕成龙、开音布往按湖广巡抚张汧贪黩状。初命侍郎色楞额往按上荆南道祖泽深,并令察汧,色楞额曲庇,不以实陈。马齐与成龙覆按,具得汧、泽深贪墨状,并色楞额论罪如律。其侄女是乾隆帝元后孝贤纯皇后。世宗即位降敕褒谕,加太子太保,乾隆四年,病笃,高宗谕谓马齐历相三朝,年逾大耋,举朝大臣未有及者,命和亲王及皇长子视疾。寻卒,年八十八,赠太傅,谥文穆。子富兴,袭爵,进一等伯。十五年,加封号曰敦惠

张廷玉(1672 年—1755 年),字衡臣,号研斋,安徽桐城人,满清保和殿大学士、吏部尚书、军机大臣、太保, 封三等伯,历三朝元老,居官五十年张廷玉,康熙进士,雍正朝保和殿大学士、吏部尚书、军机大臣,加少保衔, 张廷玉像后加太保。雍正八年(1730年),长期和清廷对抗的蒙古准噶尔部煽动青海和硕特部首领罗卜藏丹津及西北各族反清,雍正为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决定出兵征讨。因战事紧急,军令需要迅速处理和严守秘密,所以,即令在隆宗门内设立“军机房”,嗣改称“办理军机处”,简称军机处。“按照旨意,张廷玉就军机处的性质、官职、职能、纪律等方面都作出了严格规定,其中涉及到档案的地方就达多处,如:军机处参予官员奏折的处理和谕旨的撰拟;军机章京负责誊写、记档及日常工作;军机处设《存记簿》,“奉旨存议”事务,一律登记;“密事有件”,密封存档,届时拆阅办理等。这一整套严密的规章制度,不仅加强了皇权统治,避免了政出多门以及失、泄密现象的发生,而且更重要的是统一了办文机构,保证了档案的齐全、完整与安全,为利用和编撰方略(志)提供了方便。 张廷玉为人谨小慎微,谨守「万言万当,不如一默」。故雍正赞扬他「器量纯全,抒诚供职」称其为「大臣中第一宣力者」。 曾参与编纂《平定朔北方略》《御选咏物诗》《佩文韵府》,并充《明史》《四朝国史》《三朝实录》《大清会诗作典》《治河方略》《皇清文颖》《玉牒会典》总纂官

隆科多(?—1728),满洲厢黄旗人,佟佳氏,康熙的孝懿仁皇后之弟,佟国维子,康熙理藩院尚书兼步军统领,雍正朝吏部尚书加太保衔。隆科多 字竹筠,佟国维之子,与雍正养母佟佳氏一族。被雍正皇帝公开称为“隆科多舅舅”。康熙皇帝晚年的诸位皇子之间扑朔迷离、明争暗斗的皇位继承人大战中地位非同一般,是康熙、雍正两朝皇权交替之际最为关键的核心人物之一。公元1727年,隆科多与沙俄谈判边境问题,即将成功,但由于结党营私,并私藏玉牒,抓到罪证立即谴其回京逮捕、抄家;十月,定隆科多41条大罪。 公元1728年,六月,隆科多死于禁所。

年羹尧(1679-1726),字亮功,号双峰,满清帝国高级将领。汉军厢黄旗人,同进士出身清代康熙、雍正年间人,进士出身,运筹帷幄,驰骋疆场,曾配合各军平定西藏乱事,率清军平息青海罗卜藏丹津,立下赫赫战功。得到雍正帝特殊宠遇,真可谓位极人臣。但他恃功自傲,终被雍正帝削官夺爵,列大罪九十二条,于雍正四年(1726年)赐自尽

<< 上一篇

代表小童的生肖

下一篇 >>

年兽代表生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