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经畔道代表什么生肖

解读象形文字密码 探寻十二生肖象形书法之美,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民生经济网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离经畔道代表什么生肖1

人们常用“惊天地,泣鬼神”来形容人类伟大的创举和感天动地的不凡事迹——比如文字的出现。 据《淮南子·本经训》记载:“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天雨粟·鬼夜哭”六个字,非常精妙的诠释了人类在蒙昧混沌的原始状态下有了文字的震撼。关于文字的发明和出现,古籍记载和神话传说有很多。 《周易·系辞》曰:“伏羲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旁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 据《说文解字》记载:“仓颉之始作书,盖以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文者,物象之本;字者,言孳乳而浸多也”。 以上所说的“文”,即描绘事物之“象形”,“字”则是在“文”的基础上繁衍孳生的“衍生品”,合称“文字”。《说文解字》释曰:“神农氏结绳为治而统其事,庶业其繁,饰伪萌生。黄帝之史仓颉,见鸟兽蹏迒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荀子》曰:“好书者众矣,而仓颉独传者壹也”。通过翻阅古籍记载,我们即可得出一个结论:文字绝不是仓颉一个人闭门造字一夜之间的发明,而是仓颉通过文字方面的“搜集、整理和研究”,在花费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下了很大的功夫之后,终于在“文字的发明创造和研究方面”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 人类没有文字的历史,远比文字出现后的历史长远,华夏先民们从“结绳记事”到“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历经了漫长的混沌岁月。所以文字的产生和出现,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是仓颉在文字的搜集、整理和研究方面的“成果”,使人类从蒙昧的原始状态有了智慧,渐入文明。从此,人类可以用文字精准记录和深刻描绘世间万事万物,所以天地为之震动,下了一场粟雨(谷雨),魑魅魍魉、妖魔鬼怪因无法遁形在漫漫长夜里嚎哭。文字的出现,率中华文明进入快车道,让中华民族走在世界文明的前列,引领世界文化潮流三千年。 在世界已知的四大文明古国和古文字体系中,尼罗河流域的古埃及文字、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中美洲的玛雅文字,都湮灭、消失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唯有作为中国古文字体系的甲骨文,一脉相承,绵延至今——中华文明之所以能够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几千年传承从未中断的文明,中华文明的主要载体“汉字”功不可没。所以,甲骨文是养育中华文明的摇篮,是记录和见证中华文明的活化石。

中华文明的解读密码——甲骨文字

120年前,在中华民族最危难的时刻,“一片甲骨惊天下”——一直以来被当做药材、在地下沉睡了三千年之久的殷墟甲骨文,一次偶尔的机会被发现,它一下子把原有文字记载的中华文明史,整整向前推进了1000多年,为我们研究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提供了真实可贵的第一手史料。 120年以来,罗振玉、王国维、郭沫若、唐兰、李学勤等一代又一代学者殚精竭虑,对甲骨文进行挖掘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现已有1000多个甲骨文字被成功识别,甲骨文中的大多数辞例得到了正确释读。但是,由于甲骨的残断、拓片的不清以及对字词、句读和辞例理解的不同等诸多因素,还有2000多个甲骨文仍是尚待解读的“天书”,成为中华文明的待解密码。 作为象形文字,甲骨文自诞生起就具有美的感观,而且不仅仅以具象为美,而是逐步离象而求,囊括万殊,是世界万事万物的高度抽象与概括,是人类精神境界的升华。从目前已发现并解读出来的甲骨文来看,它早已具备了中国书法的用笔、结字、章法三要素,为书法艺术创造了广阔空间。因为它既有刀刻的特点,也有书写的痕迹,笔划具有横平竖直,疏密均称等形式美。线条严整瘦劲,曲直粗细均备,笔画多方折,对后世篆刻的用笔用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结构字体上看,文字不仅有变化,虽大小不一,但比较均衡对称,还显示了稳定的格局。 从章法上看,每行上下、左右、虽有疏密变化,但全篇能行气贯串、大小相依、左右相应、前后呼应的活泼局面。 并且,字数多者,全篇安排紧凑,给人以茂密之感,字数少者又显得疏朗空灵,呈现出古朴而又烂漫的情趣。 有学者总结了甲骨文书法艺术的五美:其一,雄伟壮丽,镌刻刚劲,单刀侧锋,笔势婉转,曲直相错,起笔多圆,收笔多尖,富有变化;其二,谨饬守法,严整一致,行款整齐,字画平行对称,充分显现甲骨文作者娴熟的契刻功底;其三,书风灵活变动,横斜率直,圆曲弯卷,随意所适;其四,书风劲峭挺拔,浑厚雄健,行款奔放,镌刻粗犷,如铲如凿,刚劲有力,气势逼人;其五,工整谨慎,端庄威严。 甲骨文书法的构篇,基本依据书写材料的形状结构确定,故多随形就势。整体给人的感受是随意、错落、稚拙、有力,仿佛把先人草创文明时那种拙而有力的精神都融入字里行间,尽管它还没有后代书法那样的优美、圆熟、俊逸、对称,但其中蕴含着先民追求大自然的稚拙之美与探索精神,这是后来任何成熟的书法都不可能替代的。

象形文字的生动体现——十二生肖 象形文字是华夏先民们认识自然、观察世界、记录事物的智慧结晶,是中华民族生命意识的凝聚,它蕴藉着这个民族旺盛的生命能量。 鲁迅先生曾说:“汉字有三美:意美以感心,一也;音美以感耳,二也;形美以感目,三也。 汉字确实如鲁迅先生所说:意美如诗,形美如画,音美如歌。经过仔细研究就会发现:每个象形字都是一幅惟妙惟肖的图画,使人一目了然,一见便知其所代表的物象,进而读其音、知其义。所谓“文字权舆,始于图像”,因此有“书画同源”之说。

下面我们通过人们最为熟悉的十二生肖象形汉字,看看我们的先民们是如何在一笔一画之间,勾勒出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十二种动物的面貌和习性。

甲骨文的“鼠”简直就是一只活灵活现的老鼠跃然纸上,上半部分有三个点,是被鼠咬碎的碎屑,古人不仅把老鼠的形象给我们“画”了出来,连他的习性也描绘得清清楚楚。后来,鼠字的上半部分演变成“臼”,表示老鼠的牙齿,下半部分是老鼠的身体,拖着一条长长的尾巴。

古人在创造“牛”字的时候,首先很夸张的描绘出两只朝上的大牛角,牛角下面是两只牛耳。在“牛”字下面加一个“口”字便为警告的“告”字:提醒人们并互相转告,见了这种头上有两只大角的“牛”一定要小心。

羊字和牛字极其相像,最大的不同就是牛的两只“角”朝上,而“羊角”朝下还卷曲着。古人认为羊有吉祥的意义,可能就是因为羊的这对美丽动人的大角,所以,相关的字形中用到“羊角”的非常多。比如说“羌”字,表示头戴羊角装饰的民族。“美”字指妇人头上带了羊角似的装饰。“善”字原来上半部分为“羊”,下半部分是两个“言”,表示像羊一样说话,寓意吉祥。

看到甲骨文的“虎”字,我们不得不佩服:智慧的先民们都是大画家!他们只需几笔就把一只凶猛的百兽之王老虎描摹的栩栩如生:虎头上一只凶狠的眼睛正死死盯着猎物,张开的嘴巴上现出一对闪着寒光的獠牙。虎身上有一条一条黑色的纹路,尖锐的爪子也露出来,瞄着腰,瞄准猎物正要发动攻击。后来在代代相传中虎字被写错了,后腿和尾巴变成了一个“几”字,然而它那凶狠的神态似乎还在字里留存,让人望而生畏。

甲骨文的“兔”像一只坐着的兔子,头朝上,有的还突出豁裂的兔唇,长耳下垂,前后腿清晰可见,还有一条弯曲的短尾巴,简单而概括地表现了兔子的基本特征。后来的篆书“兔”字形逐渐线条化,“兔”字带有前后腿的腹部方向发生变化,短尾巴逐渐脱离兔身成了一个点形。随着汉字的演变,后来的“兔”字我们几乎看不出兔子的形状了。

甲骨文的“龙”字看上去很像恐龙的背影,高高昂起的头部是张开的大嘴,后肢有两只大脚,身后拖着长长的尾巴。后来篆书的“龙”字演变为左右结构,分成两个部分,让人有点不知所云。

甲骨文“蛇”,简直就是一条昂起头朝人吐着信子的眼镜蛇。在鼓胀的腹部加一点指事符号,表示蛇腹的神奇特性,突出蛇能吞象的贪婪与可怕。后来的篆书中“蛇”字也被演变为左右结构:左边为“虫”,右边加“它”,属另造它“蛇”。

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解释:“马,怒也;武也。象马头髦尾四足之形”。甲骨文中的“马”,描绘的是马侧面的形状,辨识度很高。我们都知道,马的四肢修长,身躯高大,善于奔跑。除此之外,其主要特点还主要集中在马脸和鬃毛上。古人正是抓住了马的这些特点,创造出了甲骨文的“马”字。甲骨文呈现出的“马”躯体高大修长,头尾四足俱全,马脸较长,眼睛较大,脑袋微抬,颈部有鬃毛,马蹄子和马尾巴表现地极具到位,做出长鬃奋发之状。后来的金文、篆书也都保留了马的主要特征,直到汉隶、楷书出现,“马”字从古文字的线条化变为今文字的笔画化,四条腿讹变为四点,其象形意味逐渐丧失殆尽。

“猴”为形声字,在甲骨文和金文中均没有“猴”字的直接记载,但“猴”古通“猱”,我们不妨从甲骨文“猱”中探求其奥秘。“猱”为象形字,《说文解字》中记载:“夒(猱),贪兽也,一曰母猴,似人。”?母猴亦作猕猴解,因为象形字有局限,无法表示其性别。甲骨文“猱”为侧立的猕猴之形,通过字形我们可以看到猕猴头部的耳、目、口,以及身体上的又(手)与止(足),有的还着意表示有尾之形。

“鸡(鷄)”在甲骨文本属象形字,《说文解字》曰:“鸡,知时畜也。”由字形不难看出,造字的先民生动地画出了扬脖挺射、肉冠矗立、引颈司晨的公鸡形象。鸡是古人从林野抓捕后用绳子系爪驯养在家的一种飞禽,后来,为怕人们把字音念错,便在象形“鸡”旁加了个“奚”作声符,成了形声字,字形似手牵一只用绳子系住的“鸡”。后来金文突出了其爪和长尾的形象。籀文、篆文则承续甲骨文字形,简体楷书用“又”代替笔画复杂的“奚”。

“狗”也是一个形声字,《说文解字》中对“狗”的解释是:“狗,‘狗,叩也。叩气吠以守。’从犬,句声。”“犬”的甲骨文写法与“猪”的甲骨文写法相似,但在尾巴处有明显区别:猪的尾巴短小下垂而狗的尾巴长而弯曲。既然已经发明有“犬”这个字了,那么为什么还要创造“狗”这个字呢?其实在狗这个字里,“句”不仅有“gōu”这样的声符含义,还表示动物的幼崽,比如读音接近“句”的马驹的“驹”,羊羔的“羔”,以及老虎、熊的幼崽“豿”(gǒu)。所以,狗和犬的区别就在于狗是小狗,犬是大狗。当然,后来“狗”既能代表大狗,也能代表小狗,人们使用得越来越多,而“犬”在口头语的使用中就越来越少了。

“猪”是形声字,在《说文解字》中关于“猪”的记载是:“豕而三毛丛居者。从豕,者声。”而在甲骨文中猪只用本字“豕”来表示,是一个象形字。“豕”字本身就像一头猪的大体轮廓,它代表了猪主要的形象特征:腹部突起,尾巴下垂,短足。“猪”的写法之所以从“豕”演变为繁体的“猪”,以者为声旁,是源于古人后来发现猪肉较其他肉食更加肥嫩,不仅十分容易提取油脂,而且用猪油来煮菜,菜肴味美可口。所以在“豕”旁边加一个“者”(者是煮的本字,即烹饪)来表示猪这种短尾短足、多肉多脂的动物。

象形书法的探索和研究——弥足珍贵

回首千古华夏,一部汉字演变史,即中华文明发展史,同时也是书法艺术的辉煌史,历经数千年漫长岁月,生生不息,历久弥新。 有人将汉字称之为中国四大发明之外对人类的又一大发明贡献,因为汉字是世界上唯一“音、形、义”三合一的文字,是全息的信息载体,世界上大多数文字都是一维的,或单纯表音,或单纯表意,唯有汉字才是合三为一的文字,其丰富的内涵信息与能量是其他任何文字所无可比拟的。 汉字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最古老的文字,但在国际上汉字的使用率却很低。随着中国走入世界舞台的中央,汉字应当并且能够成为世界语言,以此来发挥汉字在民族复兴中不可替代的作用。 民族复兴的根本在于文化复兴。而研究中国文化不研究汉字,无异于盲人摸象。 近年来,随着电子产品的普及,文字的书写形式和人们的书写习惯发生了改变,文字的日常书写也与人们的工作生活也渐行渐远。本人以象形书法这样一种艺术形式,再现汉字的象形美,以唤起人们对汉字书写的热爱,我认为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因此,探索研究、书写创作象形书法,是笔者多年以来的执着追求。 象形书法,古已有之。这门艺术不是哗众取宠,更不是旁门左道。所以,从事象形书法的研究与探索,其实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追本溯源,这种“追本溯源”就是从一个个“象形字”开始。 随着汉字字体的发展和演变,汉字的象形性与具象性亦随之淡化,但万变不离其宗,书法的表现形式中依然保存着汉字象形性的一面,其自觉意义是永远不会消失的。 需要指出的是,本人对象形书法的尝试与探索,并不是想当然,也没有离经叛道,而是在新的历史时期,试图通过自己的努力,把象形书法这门古老的中华文化艺术,追本溯源,弘扬光大。从这个意义上说,这种探索精神,弘扬中华文化的努力,是值得肯定的。 当然,书法象形的返原,并非让人都回到以画代书的年代,而是汉字中自然存在着象形的一面和包含着自然万物的一面,每一笔划都应有形可像,如东晋女书家卫铄的《笔阵图》解说一样,每为一字,要心存委曲,各象其形,书道毕矣:“横”如千里阵云,隐隐然其实有形;“竖”如万象枯藤;“点”如高峰坠石,磕磕然如崩也。卫铄的《笔阵图》可谓是我国书法用笔最早的象形学说,单就其形象的象征就值得后人借鉴和取法。后来苏轼的“书必有神、气、骨、肉、血,五者阙一,不能成书”理论的提出,便以人的精神面貌为其象征基础了。即使现在我们的汉字已趋于高度的符号化,集抽象和意象于一炉,仍脱不开其象形的迹象。如甲骨文的图形符号,它兼容了汉字和图画的特点;隶书的蚕头燕尾;楷书的提肩裁刀;草书的龙飞凤舞,都有其严格的定式,然而它们的象形意识虽然淡薄了,但是它们创造时仍离不开象形的依托关系。 相传仓颉造字时,“颉有四目,仰观垂象,因俪鸟龟之迹,遂定书字之形”。汉字在观察、综合、提炼、概括中,一步步经过从再现到表现,从写实到象征,从形到体的流变过程,人们在自觉与不自觉中创造了比较纯粹的汉字美的构造形式和形式美感,形成了单独、对称、节奏、韵律、均衡、连续、间隔、重叠、粗细、疏密、反复、交叉、综合、变化、对立、统一等种种形式法则与规律,并逐渐地被自觉掌握和集中表现——从具象走向抽象。 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绝非一朝一夕之功就可以穷其奥妙的。 本人创作的象形书法也绝非十全十美,无可挑剔,相反还有许多需要改进、提升、完善的地方。 艺术没有止境,探索未有穷期,但我认为象形书法的探索,需要社会的肯定和鼓励。(作者:魏鹏飞)

【作者简介】魏鹏飞,笔名昆仑雪,记者、作家、书法家,现为致公党四川省委直工委文化艺术专委会委员、四川省散文学会理事、成都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四川省现代书画研究院执行院长、《现代书画》杂志主编。

离经畔道代表什么生肖2

《封神演义》正在热播,让我们一起看看本剧中最厉害的三位妖仙都是谁?

一、千年桃花瑶姬。杨戬的生母瑶姬真身是一棵桃树,元始天尊庇护女弟子瑶姬,为赎回瑶姬被狐妖收走的灵魂,天尊愿意拉下老脸亲自去找子虚讨要人情。师尊觉得瑶姬违抗天条私自下界,与凡人杨子成苟且,怀有孽种又不思悔改,简直是太堕落了。瑶姬甘愿放弃仙籍,宁要人间的自由快活,也不要天界的尊贵孤独。要知道从花妖晋升位列仙班是多么不容易,而最后换来的不仅是仙界除名,还有以命赎罪,恩师甚至还要夺去孩儿的性命。

瑶姬做出这样的选择,她的内心到底经历了怎样的挣扎?瑶姬竟然还坚持认定”凡人的痴心比仙人的慧眼更珍贵。“人与仙不伦之恋生下的孩子大多数不能成活,然而瑶姬却生下了拥有洞穿万世黑天眼的异类孩儿。最后瑶姬用交出灵魂、自己永世不得超生的代价换回让孩子杨戬自生自灭的结果。不得不说母爱的伟大,瑶姬敢于做自己又能舍身为子,在最厉害的妖仙中位列第一当之无愧。

二、万年狐妖子虚。”人间富贵莫过帝王,天尊所有,不如我一只蜜壶。“这就是狐妖对生活的感悟。子虚从一只九尾狐修炼成人形,潇洒行走游戏人间。既然他道行这么高深,为什么不晋升成仙呢?子虚压根就看不起仙人的那套说辞,他只想做自己过逍遥快活的狐生。当妖没什么不好的,不用被天规天条束缚,也不用看别人的脸色。凡间的功名利禄荣华富贵均不入狐妖法眼,白猿精袁洪醉心封侯拜相,对纣王忠心耿耿,一旦现出原形,还不是被众人唾弃鄙视的下场。

而子虚对元始天尊也不忌惮,甚至直呼天尊老儿,他心里明白天尊很多话不可以当真,都是冠冕堂皇的客套话而已。天尊要的是三界平衡,仙、人、妖不逾界。而子虚的法力是可以与天尊抗衡的,当天他们立下过规矩,划昼夜为界。好在子虚没有独霸天下的野心,仙不犯我我不犯仙。文武双全,才华横溢又忠于爱情的子虚与凡人妲己相恋,要是再生下天赋秉异的孽种,不是又要引起三界大乱?他们最终能在一起吗?子虚在妖仙排行榜排名第二,大家觉得如何?欢迎收藏本文。

三、豹子精申公豹。申公豹毫无疑问是勤奋刻苦,情商又高的妖怪。在玉虚宫里属于最会来事讨好师尊的徒弟。申公豹嘴巴甜功夫也比众师兄弟高深,然而因为他是豹子出身的兽类,师尊并不器重他。申公豹三番五次主动请缨,师尊都不派任务给他,反而把封神的任务交给了老实低调遵纪守法的姜子牙。这也导致他心怀不满,私自下山成为纣王身边的谋臣,与姜子牙处处做对。申公豹最经典口头禅”道友请留步“,这样一句话葬送了多少无辜道友的性命。申公豹就是要证明自己强大的能力,他的法术学得精湛,也懂得拉帮结派,甚至和狐妖子虚联手也可以,做出离经叛道的事情都是出于自己的目地。所以在妖仙榜上排名第三。

你觉得《封神演义》里哪个修仙的妖最厉害?欢迎留言讨论。感谢大家的阅读和评论支持。相关文章,点此阅读:《封神演义》:为何帝王、妖神和英雄都难过美人关?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离经畔道代表什么生肖3

王鼎钧,山东兰陵人,1925年生于传统耕读之家。1949年到台湾,服务于广播公司,并曾担任多家报社副刊主编。1979 年应聘至美国大学任教,之后定居纽约至今。创作生涯长达大半个世纪,著作近40种,被誉“一代中国人的眼睛”。1988 年《左心房漩涡》出版后,被誉“当之无愧的散文大师”。从1992 年至2009 年,历时17年陆续发表“回忆录四部曲”,融人生经历、审美观照与深刻哲思于一体,阐释一代中国人的命运纠结、生死流转。

96岁王鼎钧:每个方块字像一块土 可以连成大地山河

今年是牛年,我是属牛的,今年是我的本命年。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邀请我做一个语音分享,给读者们谈谈自己,我就从牛谈起。

我住的这个地方有很多中国画家,他们每年举行生肖展览。从子年画鼠开始,一年一年画下去,一直画到戌犬、亥猪。我年年都去参观。上一个牛年,也就是13年前,我去看那些写实的、写意的、古典的、现代的、彩色的、黑白的、形形色色的牛,我在致辞的时候说:“我属牛,按照自然定律,这大概是我最后一个牛年。各位参展的这些画,每一幅我都觉得很亲切,恋恋不舍。”

没想到那次牛年画展之后,我还有这一个牛年。今年辛丑,又到牛年,我很兴奋,很想给各位读者朋友谈谈心里话。

呼风唤雨都有方法

写文章一定有方法

想当初我是一个文艺小青年,喜欢写作,但是不知道怎样写。那个时候,书店里没有一本书讲写作的方法,学校里没有一门课讲写作的方法,社会上也没有文艺夏令营或者写作补习班。我拜访有成就的前辈,请他们指点。他们都说文学靠天才,没有方法。有一位老作家反问我:“谁告诉你写作有方法?难道写作是木匠做桌子吗?”

我不死心,有一年台湾闹旱灾,用飞机在天上造雨。我想天下任何事连呼风唤雨都有方法,写文章一定有方法。我继续找,终于找到了。我那时候还有几分反叛。我找到了写文章的方法,也在写作当中累积了不少心得。我就把它陆陆续续写出来发表,来一个秘密大公开,打破少数人的垄断。我学习的过程跟别人不大一样,我的第一本书是谈论写作方法的,我得到的第一个奖是文学评论奖。

要想把写作的方法说清楚、讲明白,并不容易。有一个老师告诉我们,先贤在这方面也留下很多指点,那当然是我们重要的营养,可是他们的说法搞来搞去,颠倒位置,影影绰绰,模糊不清。有那么一个地方,可是路怎么走没有地图。

还有一位老师是详细介绍西方的论述。人家用词精确,有严格的定义,该归纳的时候归纳,该演绎的地方演绎,尤其是分析的时候好像手里有一把外科医生的解剖刀。但是用在中国古典名著上总是觉得隔了一层。

有一天我明白了,作家写作是在共同的基础上建立个人的特色。怎么样建立共同的基础可以谈方法,西方的文评家说得比较清楚。谈个人的特色就不能谈方法,中国的先贤说得不清楚,但是比较有启发。

起初,我以为他们两方面谈的是断的,是“似连还断”,后来发现他们是“似断还连”的,于是两种方法都拿来用。为了说得更周全、更透彻,我用尽一切可能、一切机缘、一切角度,天下万事万物、风花雪月、鸡毛蒜皮、琴棋书画、吃喝玩乐都可以做引子拿来谈文学。

你在他升官的时候说他听不进,当他生病的时候再说他就听进去了;你从正面说他听不懂,你从反面再说他就听懂了;你在他20岁的时候说,他用不上,你在他40岁的时候再说,他就用得着了。

最后就是阅读的趣味了。写文章先是写作方法,那篇文章本身应该就是够格的散文,除了可以实用,更应该可以欣赏。实用是“言之有物”,欣赏是“言之有趣”。

我成长的那一段时间,正好赶上文风转变,以作者为中心转到以读者为中心,以知性为中心转向以感性诉求为中心。在媒体里面,广播和电视做了先锋。而我的职业就是由广播入行,从电视退休,正好是在这一段时间里成长。先贤说,文学作品要给人以知识,给人以教训,还要给人以娱乐。我对这三项指标操练了很久,体会很深。在这方面,我总算有了自己的特色。

到了晚年,我对自己已经出版的著作来了一次大检查、大整理,以前讨论写作方法的书全部不再出版。我把我的心得经验重新写过,成为你现在能够看到的版本。

写作是有方法的,无论如何我要把它说清楚,这是我的愿望。我究竟做到了多少,请各位指教。

人一能之,己十之

困而学之,勉强而行之

前面提到我参观十二生肖的画展,那时候我常常想到,作家有人属龙,有人属虎,也有人属鸡、属狗,各有自己的风格。我自己属牛,学习的过程也像个牛,牛的特征就是努力、永恒。我一生都在学,我是见一个学一个。一位老师说过,文章是别人的好。我能发现别人的文章好在哪里,三人行都是我师。然后,我努力。我是“人一能之,己十之;困而学之,勉强而行之”。

我相信天才,有人闻一知一,有人闻一知十,中间差九个档次。我们一起闻一,我知一,你知十,中间多出来那一部分是怎么回事呢?那就跟天才有关系。我花一年工夫由知一登上知二,再花一年工夫由知二登上知三。十年之后,我也知十了,这就是努力。

换个比喻,百尺竿头,你我都在努力,才能再进一步,再进一步。你进得快,我进得慢,百尺竿头不止百尺,你到了竿头,这根竿会自动延长。那时候上头还有十一、十二……十五。大天才的贡献就是让这根竹竿越来越长,让后人可以爬得更高。你我都不知道自己能爬多高,只是努力,再进一步,再进一步……

说到天才,我也有体会。文学好比一座金矿,天才是矿苗,努力是开采。明朝末年的那个张岱,家境富裕,生活很享受。他有文学天才,但是没有什么好作品,因为他用不着努力。明朝灭亡以后,他一穷二白,亲自修屋种菜。这时候他得努力了,他的文学天才才充分发挥出来,晚明小品产生了。

还有那个大诗人江淹,早年作品很好。他说他晚年做了一个梦,梦见神仙对他说“我的那支彩笔你借去用了那么多年,现在该还给我了”。江淹伸手朝着怀里一摸,果然有一支笔就掏出来还给他,从此江淹的诗就越写越不行了。据李辰冬教授解释,江淹本来是清寒子弟,需要努力,所以诗写得好。后来从政,官越做越大,不肯再为文学费那么大的心思了,是好是坏他也不在乎了,他就编出彩笔这么一个故事来做个交代。

我见过号兵练兵。军队里都有号兵,号兵吹号也有三六九等,每个号兵都要力争上游。他们在天亮以前到野外练习吹号,提高自己的水准。冬天夜里下过一场大雪,号兵更不能偷懒逃课,因为在冰天雪地中可以练成一种寒音——寒冷的声音,内行人听得出来。

我见过有人学提琴,老师打开乐谱,告诉他,从什么地方拉到什么地方,你回家照谱练习,一个星期以后再来。下个星期学生带着提琴到老师这儿排队,一个一个拉给老师听。老师一听,你根本没有认真练习嘛,废话不说,一句“Next”,你回家再练,下星期再来。如果下星期还不能过关,老师就告诉这个学生,你另投名师吧,我这儿对你不适合。

我见过澳洲的一个芭蕾舞团在台北演出,满场满座。台北有一个大官,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要为全体团员举行宴会。芭蕾舞团的负责人说,不行,没有时间。那就改成中午喝茶吧。芭蕾舞团的负责人说还是不行,实在没有时间。他们每天晚上要公演,第二天上午要休息,下午还要排练。他们每个团员都是成名的艺术家,每一个节目都曾经环游世界一再演出,怎么现在还要在每次演出之前认真排练一次?他们是有这个规矩,到哪儿也不肯改变。

写作是朝思暮想、千回百转

是“才下眉头,又上心头”

这两件事情对我影响很深。今天如果有人说他要做作家,我不会问他有没有天才,我会问他是不是深深爱上了中国的文字。

写作可能为名,可能为利,也可能为了出口气。都有,都不长久,几十年维持下去也不快乐。只有出于对中国文字的爱。中国文字是那么可爱,字形可爱、字音可爱、字义可爱,写作不过是文字的排练组合。

中国字号称方块字,使用起来灵活方便。字靠着字、字连着字、字叠着字。每一个字是一个精灵,是一道符咒,排列组合的变化无穷无尽。让你上瘾、让你成癖,让你“贪得无厌”。你把心一横:我就这样了此一生了吧。如此这般,做成一个贯彻始终的作家。

先贤说每个方块字像一块砖,可以铸成宫殿,作家像一个建筑师。我说,每个方块字像一个土块,可以连成大地山河。作家像一个画家或者电影导演。方块字出来一字一形还有一字一音,每一个字像一个音符,作家写作的时候像一个音乐家,他也在排列声音呢。

中国字有四声,有轻声、变调、儿化韵,声音有轻重长短、高低强弱,变化也是不可胜计。作家是字音彰显字意,字意强化字音,两者相得益彰。运用之妙存乎于心,内心自有一种秘密的甘甜。甘是美感,甜是快感,所谓“得失寸心之”,就是暗自回味这种甘甜,甜到心里,甜到梦里,甜得你乐不思蜀、乐此不疲,这才成就了一个作家。

我常常劝写文章的朋友,文章不能逢年过节写一篇,不能儿娶女嫁才写一篇,不能等到日食月食才写一篇。写作不是你长周末去钓了一条鱼,不是长周末大公司大减价,你去买了一个皮包。

写作是你捡了个差,天天要签到值班;写作是你养了个宠物,随时想抱一抱,摸一摸,看一眼,为了它早回家、晚睡觉;写作是一种痒,手痒、心痒;写作是一种瘾,就像酒瘾、烟瘾;写作是朝思暮想、千回百转,是“才下眉头,又上心头”。

前辈作家说过,文学作品是表现人生。当初我就觉得这个话很笼统。后来有人补充,文学作品是表现人生和批判人生。这说得比较清楚。现在以我自己的体会,文学作品是表现人生的境界,这是作家要做的事情。

那么什么是境界?王国维先生的说法被文学评论家引用的次数最多,冯友兰先生的说法被哲学论文引用的次数最多。以我自己的领悟,人的精神修养是向上发展的,境界就是他发展到什么程度了,可以用高低来形容。

文学作家对程度高低并不直接批判,他表演给世人看,这种方法叫做表现。比方说莫里哀的《悭吝人》,表现一个人爱钱爱到什么样子。作者没有直接说好、说坏,我们看了觉得这个爱钱的人真是可笑,这一笑就是批判。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

悲欢离合总无情

有一个“楚弓楚得”的典故,据说楚国的国王打猎遗失了他心爱的弓,他的部下要去找回来。楚王说楚国人丢了弓,楚国人捡了去,何必再寻找呢?据说孔子听到这个故事对他的学生说,一个人遗失了弓,另一个人得到了很好,何必一定都是楚国人呢?这个小故事演示了三种境界,楚王的部下境界最低,楚王的境界比他们高,孔子的境界又比楚王高。

还有一个典故叫“清恐人知”,清官唯恐人家知道他是清官。晋武帝朝廷里面有一对胡姓的爷两个都是出了名的清官。有一天皇上忽然问这个胡二代,说你们爷俩都是清官,你跟你父亲有什么分别呢?这位胡少爷说,我父亲是清官,唯恐人家知道他是清官;我是清官,唯恐人家不知道我是清官。后世论境界,认为“清恐人知”比较高,“清恐人不知”比较低。胡公子巧妙地捧了他的老太爷,不着痕迹。

古人说读书也有三个境界——少年读书如溪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望月。他用了这三个比喻,没有仔细解释,我们来说说个人的体会。

我小时候读《论语》中“吾十有五而至于学,三十而立”这两句话,看得很清楚;到了“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就觉得模糊不清;那么念到“六十、七十”,朗朗上口,但是心里漆黑一片。这就是溪中窥月,只看见一点亮光。

以后经验和阅历增加,慢慢懂得不惑,懂得知命,好像庭中望月,可以看见一大片面积。这时候视觉仍然是仰视,向上看。平视受角度的限制,我也没找到“耳顺”到底在哪里,“从心所欲,不逾矩”又是什么。

直到晚年读书,到了“高台望月”的境界。以前仰视的现在可以平视,以前平视的现在可以俯视。登高可以望远,视域也扩大了,能看见的东西也多了,这才找到孔夫子指指点点的每一样东西。

古人说“听雨”,听下雨也有不同的境界。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说家庭、社会把少年人保护得很好,不受雨打风吹。外面下雨他在楼上听歌,中间用帷幔隔开,他听见的雨声是歌女唱出来的歌词,他听见的风声是乐器奏出来的旋律。

“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他这个时候奔走江湖,完全暴露在社会的各种冲击之下了。孤身一人,没有遮蔽和掩护了,前路漫漫,一时也看不见归宿。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最后,他应该是晚年了吧。这个时候听雨是在僧庐、庙里。站在屋檐底下,头发也开始白了,悲欢离合不知经过多少了。这个时候就任凭雨点点点滴滴一直到天明,顺其自然,他什么也不做。各种仗都打过了,白头发也出现了。在无情的庙门里,想到无情的人生,看着雨点落下来,任凭世事自然发展吧。

这三个阶段最初是不懂事,因为不懂事所以不管事。到了后来呢就不怕事,哪儿有事就到哪儿去,事情就很多。最后是不管事了,因为懂事而不管事。这样看,第一个阶段跟第三个阶段好像一样。其实相反,第二个阶段是演变的过程。这么复杂的人生经验,用这么简单的一件事情表现出来。这就是文学作家的独门绝活,只有他会。

境界是一种精神修养

文学写作是“沉于中,兴于外”

我对见解的领悟不是由学院经典带来的,我是从零零碎碎的阅读和阅历中受到启发。最早的一次是几十年前了,我还年轻,为了职业参加考试,有一道智力测验。他说一群年轻人开舞会,有一个女孩子最惹人喜欢,大家以前都没见过她,想知道她是从哪儿来的,她不说。夜深了,这个女孩子说要回家了,很多男孩子想送她。外面刚下过毛毛雨,天色很黑暗。她走到院子里,走到种花的地方就忽然不见了。

有人说她是花仙,是这个院子里的一棵花,今天夜里我们把这棵花挖起来关在屋子里等她现身。可是院子里有很多花,到底哪一棵花才是她呢?要用什么方法才可以找到她呢?当时有两个答案,一个说把院子所有的花都挖起来,其中必然有她;另一个说,别的花在院子里淋过雨,沾了雨水,她没有,现在检查每一棵花,枝叶上没有雨水的就是她。

当时有个口号,“宁可错杀一百,不可错放一个”,那么前一个答案受这个口号的影响,境界比较低。后一个答案知道找证据,境界比较高。

这是最早的一次,我想到境界。

最近的一次,我住的这个地方有许多外来的移民,每天艰苦奋斗希望发家致富,有时候聚在一起也谈谈发财以后过什么样的生活。有个人说,到那一天,我买30栋房子,租给30户人家,我什么也不必再做了。每天出门去收一户房租,回家数钞票,没事的时候数钞票是最快乐了。

我想起杜甫当年住在自己的茅屋里,一阵大风把他的屋顶揭走了,他激昂慷慨写了一首诗,他说他希望能造一万户公寓,让没有房子的人都搬进去住。没提房租,显然是免费的。这时候我又想到境界的高低了。

境界是一种精神修养,文学写作是“沉于中,兴于外”,作家的心灵里要先有境界,然后他的作品里才有境界。所以这是大作家他的修行。大翻译家傅雷写信给他的儿子大钢琴家傅聪,勉励他的儿子:第一,要做人;第二是做艺术家;第三是做音乐家;最后才是钢琴家。我想他就是这个意思。

我没有机会受系统的教育,我是碰见什么学什么,随遇而学,见识慢慢增加,野心越来越大。我的程序正好相反,先做作家——其实这个时候只能算是一个写手、文字工匠,然后才是做文学家,之后就希望自己是个艺术家,最后才有意识地为了文学而提高精神修养,这就是做人了。

“学然后知不足”,越往后越不够呵。我常说我是个江湖跑码头卖艺的,还请各位多多关照。我就说这么多吧,请各位指教!

问答

会想那些不知何时何人种下的树

不知何时何故挖出来的沟

问:很荣幸在祖国向王老师问好。王老师是著名的文学大师,您的文字充满了对祖国和故乡的赞美怀念,请问您对故乡最怀念的什么?祝王老师身体强健、幸福安康。

答:看到你提出来的问题,我就想起家乡那一片田野。那时候对日抗战,我参加过游击队,做娃娃兵。游击,“游”的时候多,“击”的时候少。城市是敌人的据点,乡村是敌人的目标。只有野外田地,我们才可以很放心很大胆地活动,觉得这些田地这些土壤都很亲切可爱。

会想那些不知何时何人种下的树,不知何时何故挖出来的沟,那高起来的丘陵、凹下去的溪流。那时候田地里还有许多坟墓,坟墓的别名叫“土馒头”,用土堆起来,很高、长满了野草,那些都是我们天然的阵地。我想念那些泥土,记得电影《乱世佳人》里面,一切随风而去,女主角费雯丽弯腰从地上抓起一把土,她高髙举起那把土,大声宣告:“只要有土!只要还有土!”声音很响亮。

我也想起那琅琅的读书声。战争来了,我们没有学校可以读书,地方上纷纷成立私塾。私塾教学,是老师按照学生的程度,教他们每个人读不同的课本。学生坐在位子上齐声朗诵自己的课文,学生也不知道那些“子曰诗云”是什么意思,念书的时候就好像催眠。好在老师听不出来每一个学生在念什么,学生就胆大妄为,以离经叛道取乐,可以抵抗睡魔,不至于打瞌睡。什么“人之初,盖小屋,盖不上,急得哭”,我们念的是这个。什么“赵钱孙李,周吴郑王。狗急跳墙,人急悬梁。孩子哭了,抱给他娘”。我们念的是这个。现在回想,当年的顽皮,还真的启发了我们写作的兴趣呢!俗话说“文从胡说起”,写文章是从胡说八道开始的,这句话还真有道理呢!

本文源自:月是故乡明——王鼎钧《春秋花果》线上分享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0年2月1日

整理:雨驿

来源:北京青年报

本期编辑:刘雅

<< 上一篇

堍代表什么生肖

下一篇 >>

援代表什么生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