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生肖里文官代表什么

张翀:子年说鼠,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古籍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十二生肖里文官代表什么1

今年是庚子年,所谓干支纪年,甲骨文中已然出现。所谓天干地支,其源于商人的十日旬祭。祭事繁复,不去详谈。而甲骨文中亦有“鼠”字(图一)与“子”字 (图二)。不过此时鼠尚未与子建立起联系。卜辞中“帚鼠”并不少见,如“壬子……[帚]鼠其死”(《甲骨文合集》2805)。帚字应为洒扫的初义,“帚鼠”则可以理解为捕鼠。可见当时已有鼠害。现在安阳殷墟,还发现有竹鼠的遗骨。两者有何联系,不得而知。但在殷周金文中却未见“鼠”字,多半是难登于庙堂重器之上。《礼记·郊特牲》中则有祭祀迎猫的记载,“迎猫,为其食田鼠也”。

图一

图二

《尚书·禹贡》中有“鸟鼠同穴”山,具体位置亦不可考,而“鼠”指的是鼠兔,与今天所言的鼠无涉。但《诗经·硕鼠》已然是鼠对人的困扰,“硕鼠硕鼠,无食我黍”。虽然也是一种喻譬,但较之佛门经典“二鼠侵藤”则更为贴近人之生活。近来学者根据安徽大学收藏的竹简上的两处异文,考出 “硕鼠”可能就是“鼫鼠”,《说文·鼠部》《尔雅》以及陆玑的《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中亦有说,也称之为 “五技鼠”。《左传》成公、定公等篇章中亦有鼷鼠啃啮牛角的事情。而后者出处《法王经》也多被认为是伪经。在清华简 《郑文公问太伯》中,郑太伯就以鼠为喻评价郑国庄公叔段之乱,称之为“牢鼠不能同穴”,一举改变《左传·郑伯克段于鄢》中郑伯的谦谦形象。

以上,鼠多是负面的形象。因其为祸,而成为人们占卜凶吉的依据,从而进入十二辰。甘肃放马滩出土的秦简《日书》中,十二地支与十二时辰相配,虽与后世的十二生肖不尽相同,但鼠已明确出现。同地所出的简中,又以老鼠上不上窗台来占卜吉凶。可见,进入十二时辰,有占卜凶吉的根源,另一方面也是古已有之的四时五方的转化。至迟在唐开元前后,阴阳五行十二属相配的纪年法已影响到吐蕃、回鹘等地。又因地处偏远,文化交流有“屏风”式的阻断,使得当地十二属相并未下沉至民俗,纪年纪日沿用到清代。甘肃肃州发现的回鹘文《金光明最胜王经》上,即有“康熙二十六年六月初八,‘执日’,辛鼠日”,即是用鼠来纪日的。

清·青白玉十二生肖之鼠,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北魏卢元明《剧鼠赋》首以鼠为赋,其文曰:“群鼠乘间,东西撺掷。或户间出额,或床上捋髭。貌甚舒暇,情无畏惕”,人们对鼠的既爱且憎的矛盾心理也可见一斑。北周宇文护之母曾有书信, “昔在武川镇生汝兄弟,大者为鼠……”云云。显然在南北朝时期,人们已用鼠来表明属相了。南朝梁沈炯亦作有 《十二属诗》,其中开篇即是“鼠迹生尘案”。山东临淄北朝崔氏墓地中就出现了十二生肖的陶塑。可惜这座墓遭到破坏,未见到鼠的形象。从烧制技法看,很可能受到当时佛龛制作的影响。

山西太原北齐娄睿墓墓室上栏一周绘有十二生肖的壁画,正北为鼠,现仅残存嘴巴胡须部分。不独有偶,河北的湾漳北朝大墓、朔州北齐墓等的墓室中均见有十二生肖图,渐成系统。王倩认为,十二生肖合同四神、二十八宿构成宇宙世界,鼠处于正北,或与玄武相对。隋至初唐,以长安为主的北方地区多在墓志盖四边壸门内镌刻十二生肖。隋开皇七年(587)宋忻夫妇墓为较早的一座,志盖上的十二生肖与四神相配。然将四神放置四刹,鼠则位于正北子位。南方地区则比较流行塑十二生肖俑,以两湖地区为代表,形制有人物头顶、手持动物以及兽首人身,数种形式。在武汉地区多能见到这些形式,前者属隋文帝年间的武汉周湾大墓中的生肖俑,后者兽首人身则在东湖岳家嘴砖石墓中可以见到。这与南地近巫不无关系,而后逐渐影响到北方。

长安地区的十二生肖俑以天宝四年(745)的韩森寨唐墓中的最为大观,俑高38—43厘米,兽首人身,皆着红绿彩绘的宽袍大袖。最为难得的是,在这座墓中首次看到,子鼠与午马成正北南中轴线分布。之前虽发现了不少生辰俑,但位置多有扰动。民间信仰虽然流行广泛,也难守一定之规,如扬州司徒庙镇的唐墓则有三彩十二生肖俑,只有九件,未全“十二生肖”之数。而西安西郊西昌县令夫人史氏墓中的生肖俑虽然是十二件,但鼠却出了两件,其中原因亦未可知。

五代辽宋时期,十二生肖俑在北方基本绝迹,然在南方故地虽然依旧,并有向文官俑转向的迹象,如天福四年(939)吴越钱王元妃马氏康陵中,十二生肖就为文官形象,亦有贴金彩绘浮雕的工艺。形象的变化导致神格位份的松动,此墓中的四神在与十二时神的博弈中开始占了上风。北方辽墓虽然不见有时辰俑,却将时辰神的形象绘成壁画,与天官、星宿等壁画系统杂融。值得一提的是,河北宣化下八里天庆七年(1127)张恭诱墓,墓室顶部外区有十二生肖,皆是文官形象,仅头部顶着生肖,鼠(子)马(午)正对外,内区则有二十八宿和黄道十二宫。可见,十二生肖的功能进一步弱化,且有进一步向吉庆、装饰转变的趋势。两宋民间信仰杂且盛,让十二生肖俑改变了原生态,亦使其从地下走向世俗生活,成为十二元辰,或称元神。如敦煌十二元神图题记:“右件十二元神,凡人本命之日,于夜静烧银钱、駞马、名香、恭菓、并尽形供养,必得除灾添寿,故安。”十二时辰的神格开始降低,并逐渐走入民间,有点类似于摩睺罗的情况。这一时期的宗教与信仰是将崇尚和杂祀糅合在一起的。福建、江西等地,仍然有十二生肖俑。如江西朱济南墓,除十二时辰俑外,也有仰观伏听、张仙人等塑像。也因为各种信仰互为纠缠、羁绊,使得十二元辰的神性并未灌注于动物本体之上,尤其是鼠这种极其矛盾的动物。

清·紫檀嵌玉十二辰图葵花式盒,黑白玉太极图周围环嵌白玉十二生肖,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唐宋以及明朝,以鼠为主要对象的文学作品并不多见,除前揭卢元明的赋外,亦有唐陆龟蒙《稻鼠赋》、宋刘克庄 《劾鼠赋》、明桑悦《鼠赋》、孙承恩《贪鼠赋》、刘纲《鞠鼠赋》、孙永柞《憎鼠赋》,多以鼠类的贪黠性格来做比兴。这些性格也多半出于人的想象。唯独苏轼《黠鼠赋》翻出一新,描写一只被装进袋中的老鼠,发声引人注意,继而装死,诱人扔出之后,落地脱逃,着实有趣。而以鼠入画则更为特殊,邓椿《画继》“禽兽虫鱼”中并无“鼠迹”,只在“铭心绝品”目下记载有黄筌的《鼯捕鼠图》。《宣和画谱》十五卷记载有边鸾《石榴猴鼠图》,应是在本卷“花鸟”中的逸品。此外,钱选也画过《硕鼠图》《禾鼠图》等关于鼠的画作,可惜并未传世。然从邓文原的《题钱舜举〈硕鼠图〉诗》来看,图画可能也多从《诗经》化出,“禾黍连云待岁功,尔曹窃食素餐铜,平生贪黠终何用,看取人间五技穷”。总体说来,这些有关鼠真实形象的描绘,皆不脱大足石刻《猫鼠图》的意涵,是将鼠作为人的对立面来画。这样显然是题材比较狭窄,画作鲜少也可想而知。

元明之后的画坛,文人画成为重要的阵营。文人雅尚清寂,自然不肯画老鼠娶亲、嫁妹题材的热闹画,只得另辟蹊径,开始用松鼠替代鼠作画。这一灵巧转化,也趋近了松竹等林木花卉题材,易于画家发挥,颇有鼠之狡黠。比较而言,较早画松鼠的钱选、葛淑英多半只是单纯绘之,到了朱瞻基、孙隆等人,则有意混淆。彼时,吉祥寓意文化也于民间滥觞。两厢映衬下,八大、虚谷、华喦、赵之谦等均有松鼠的画作,形成系统,并影响后世。甚至竹刻“三朱”之一的朱缨刻有一件竹雕松鼠纹盒,讨人喜庆。而虚谷《柳栗鼠图》则翻作新曲,松鼠翻转腾空的姿态跃然纸上,承袭黄筌以来的写生之法。

而真实的鼠像,则有任熏《十二生肖图》,其首开则为书房闹鼠,其渊源或出自雅集、博古图,在主人案头则绘置一柄汉代雁足铜灯。老鼠、油灯等图像语码,被齐白石所借鉴。他的《灯台三鼠图》,画风更趋近民间,大众喜闻乐见。这就是从干支“子”而至鼠的故事。

齐白石《灯台三鼠图》(1930),现藏中国美术馆

来源:文汇学人

十二生肖里文官代表什么2

三“豕”献瑞

据考古,广西桂林甑皮岩遗址出土大量猪牙、颌骨,河北邯郸市武安磁山文化灰坑出土少量猪骨与一件猪头陶制工艺品。中国,约1万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早期就将野猪驯化家猪,至5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饲养家猪已经成为普遍现象。

中国古代是传统农业社会,在新的一年里人们往往祈盼“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商周甲骨文有多种豕字,春秋时《周礼》已有六畜的记载。西晋杜预注《左传》以“马、牛、羊、鸡、犬、豕”为六畜。南宋王应麟《三字经》云:“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六畜之中,“豕”即猪。在民间,猪有 “刚鬣”“印忠”“汤盎”“亥氏”“糟糠氏”“黑面郎”“黑爷”“乌将军”“长喙将军”“天蓬元帅”“乌羊” “乌金”等诸多别称。

甲骨文中的“豕”字

中国生肖文化源远流长,战国时十二种动物与十二地支纪年相结合,出现十二生肖。甘肃天水放马滩秦代墓葬出土甲、乙两种《日书》竹简显示,其时以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虫、巳鸡、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犬、亥豕为十二生肖。

“福”猪剪纸(郭琳)

汉代以降,随着制陶业的发展,猪陶俑不时地在全国各地有所发现。十二生肖俑,亦称“十二支神俑”“十二辰俑”“十二时俑”,始出现于南北朝时期。南北朝,生肖俑以动物的原型形式呈现。隋朝,流行拱手盘坐、怀抱或头顶生肖的文官人物俑,并出现兽首人身生肖俑。唐初,兽首人身生肖俑多为有底座的坐姿,盛唐则以带有底座的兽首人身生肖俑站姿为模式。北宋,生肖俑以塑在头冠、幞头之上或双手捧不同的生肖动物于胸前的文官俑为主。南宋晚期,生肖俑演变为文官俑的底座侧部以十二地支字样代替动物形象。元明以后,十二生肖俑已极为少见。

今天,值农历己亥年来临之际,我们特别介绍蒲江县文管所珍藏的三件北宋三彩十二生肖猪头陶俑,以贺新春,谨祝家国富裕兴旺、人民安居乐业。

(一)史氏北宋三彩十二生肖猪头陶俑

该俑,属三彩十二生肖头冠猪头文官站姿陶俑,时代为北宋,距今已有近一千年的历史。通长11.80 cm、通宽10.00 cm、通高40.30 cm,重1.655kg,底座完整,头、足修补。该猪头俑,1979年出土于蒲江县五星镇犀羊村,它的主人是北宋熙宁年间的剑南道西川成都府邛州依政县归义乡蒲川里的史氏。该陶俑,塑一文官站立于一方形台座之上,双手重叠捧笏,身着圆领广袖绿袍,下着裙裤双足隐于其中,露出尖头靴,脸部丰润、容貌端庄、方耳直鼻、面带微笑。这尊生肖陶猪俑,文官戴一顶曲翅幞头,帽檐立着一只小猪,头颅硕大高昂,前嘴突出,站于一前倾的平台之上,双耳垂大微张,背脊长贯至尾,颈部与身躯肥壮连为一体,福态之状栩栩如生。

(二)王之湜北宋三彩十二生肖猪头陶俑

该俑,属三彩十二生肖头冠猪头文官站姿陶俑,时代为北宋,距今已有近一千年的历史。通长11.00 cm、通宽8.00 cm、通高35.50 cm,重1.165 kg,形态完整。该猪头俑,1979年出土于蒲江县五星镇犀羊村,它的主人是北宋熙宁年间的剑南道西川成都府邛州依政县归义乡蒲川里的王之湜。该陶俑,塑一文官双手上下相握持笏,站立于一方形台座之上,身着翻领广袖绿袍,双足隐于裙裤其中,露出尖头靴,面部宽阔、神情端肃,头微侧,左眼部残破,圆耳直鼻国字脸。这尊生肖陶猪俑,文官戴曲翅幞头帽中间有一平台,塑一头猪站立其上,背脊高耸,双眼圆睁眼,两耳肥大,前肢爬在帽檐上,硕大的头颅前伸,一幅跃跃欲出去争夺食物的神态。

(三)魏忻北宋三彩十二生肖猪头陶俑

该俑,属三彩十二生肖手捧猪头文官站姿陶俑,时代为北宋,距今已有近一千年的历史。通长10.00 cm、通宽11.00 cm、通高36.30 cm,重 1.505kg,肩部粘合,底座残缺。该捧猪俑,1997年出土于蒲江县天华镇双水井村,它的主人是北宋哲宗赵煦元祐至元符年间剑南道西川成都府邛州蒲江县蒲川乡归化里的魏忻。该陶俑,塑一文官戴曲翅幞头帽,站立于一残破的方形台座之上,身躯苗条修长,身着翻领广袖绿袍,双足隐于裙裤其中,露出尖头靴,面部圆润丰满,双耳长垂有佛神之像,口眼鼻小巧而精致。这尊生肖陶猪俑,文官双手捧一猪于胸前,大概是只小猪,不见身躯仅露头颅,双耳耷拉,两眼熟视前方,嘴吻平短而微微上翘,憨然之态卡通可爱。

蒲江县文管所馆藏北宋三彩十二生肖猪头陶俑

宋三彩系彩色釉陶制品,以黄、绿、白为主色,兼有艳红、乌黑、酱色,并创出色泽明艳的翡翠色。宋三彩继承发展唐三彩工艺,更注重器表的装饰工艺,长于刻画、印花、模印贴花、镂空、捏塑、浮雕等技法做装饰,陶胎体用刻划方法装饰,先烧成涩胎,然后在涩胎上绘出花纹,填涂不同的色釉,经二次低温烧成。蒲江三件北宋三彩十二生肖猪头陶俑,画面生动、刻划精细,填塞规整、色泽鲜明。它们再现了宋代陶瓷艺术传世之精华,反映了宋代匠人雕塑烧制技艺之炉火纯青,令今人不得不叹为观止。三只陶猪造像形神兼备、生活气息浓郁,或福态可掬、旺气照人,或凶猛好斗、肥硕剽悍,或憨萌呆稚、惹人怜爱。

穿越千年时空,岁月依旧静好如初。这些猪头陶俑们,今天默默地躺在博物馆里,仿佛仍在祈福着自己的主人,保佑他们永远兴旺通泰!

(摄影:夏晖 陈龙)

十二生肖里文官代表什么3

导言:说起十二生肖大家并不陌生,生肖以附属的形式与人结合,衍生出丰富的生肖文化,其实若论源头,可能正是来自于五藏山经中的原始山神崇拜。

01半人半兽之神

在之前的文章中,我们曾经说过,半人半兽之神是《山海经》山神演化中至关重要的一步。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相比于兽形神,他们最大的区别,就在于“人”的形象,被加入到了“神”的外形符号之中。

这一点非常关键,几乎可以称作是神祇衍变的里程碑。毕竟,这意味着人类在对待万物的探究中,产生了对于自我价值的发掘与认可,算得上是人类自我意识的一次重要觉醒。

回过头来,我们再看十二生肖,是不是在如出一辙的基础上又技高一筹?生肖动物与人的灵肉结合,将人类的地位又提升了一个台阶。因为着这里,生肖动物只是人的属相,是人类的附庸,这就相当于是人类自我意识的完全觉醒。

比如,十二生肖被用来纪岁,每一年都用一个动物来代表,这一年出生的人也就有了自己独特的属相。每个人都记得自己的生肖,但生肖对于人们而言,不能代表自己,它只是人们所拥有的文化符号之一。

生肖动物虽然也是神灵,但是人们不会因为具体的愿望刻意求助于生肖,更多的是借助于其美好的寓意,希望自己的生活有好的事情发生,如取一个喜欢的乳名,或规避某些事情发生,如本命年禁忌等等。

02山神十二生肖

在了解了基本的生肖与图腾之间的关系后,我们回到《山海经》中去找寻那失落的山神。

《山经》共 49 个山神,身体部位出现人身8次,鸟身4次,龙身4次,马身4次,猪身 4次,蛇身3次,兽身3次,牛身1次,羊身1次,虎身1次。其中人身山神出现动物元素龙首2 次,羊角1次,蛇尾1次,虎尾1次,虎爪1次,豹纹1次,手上拿蛇2次。

我们仔细数数看,后来的十二生肖中: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第一组里没有鼠和兔,第二组里全都有,第三组里没有猴鸡狗。很明显,正是有所取舍、增删的。

从山神信仰对后世的影响、《山海经》对山神动物的群体选取,以及山神动物与生肖动物匹配程度来看,足以说明山神动物有强有弱的选择,也奠定了生肖动物选择的基础,直接影响生肖动物最后的确定。

生肖动物最早出现在先秦典籍中,从出土文物和文字记载来看,殷商甲骨卜辞、《易经》、《诗经》都有关于生肖动物的记述,但此时的生肖动物并未形成十二生肖,只是生肖符号。

而“支”最早见于西周之前,而用干支纪年最早文献,则始于春秋时代鲁隐公元年,上层文人用十二地支纪年,底层农民用十二生肖纪时,十二生肖的出现应该晚于十二地支。1975 年湖北云梦睡虎地十一号墓出土的秦简,下葬于秦始皇三十年,这是目前十二生肖最早的记录,说明此时民间已出现了相对完整的生肖动物。

两汉时期,从王充的《论衡》可以看到,十二动物的名称及其与地支相配的顺序逐步固定下来,即: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这样的搭配。

03墓十二生肖俑

另外,最有意思的是,我们在唐宋之际,于墓葬中会经常随葬这样的十二生肖俑,他们顶着各种动物的头,穿着人的装束,又回归到了上古《山海经》时代的人兽结合体的模样,但此时却是动物的脑袋居于主导地位。

关于他们在墓中的作用,学者认为,这些十二生肖俑在墓葬中有严格的排列顺序,它们分别置于墓室四角,东、南、西、北各3个,以鼠为始,以猪为终,按子南午北顺时针方向布置,旨在用它们轮流值班、守护墓主。

但是,这种在墓中摆放十二生肖俑的习俗到宋代之后就不再盛行了,此时更具性价比的纸质明器逐渐取代了陶俑,但我们依旧能够看到这种古老文化的变种:即在一组元代或明代的十二生肖俑中,十二名文官是毫无争议的“人”,但是他们的手里分别抱着的却正是那12个生肖!

可以说,山海经中的山神崇拜,为远古先民带来精神上的寄托与幻想,即便到了后世,人们也依旧希望它们能够发挥余热,哪怕是呆在阴暗墓室的一角,也能让生者慰藉,逝者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