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代表什么动物生肖

「文化阅读」十二生肖-与生肖有关的成语,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瓷器收藏研习社杨帆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上代表什么动物生肖1

点击免费订阅哦

十二生肖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选择了十二种动物,按照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的顺序排列,用于纪年,十二年一个轮回。这十二种动物也被人们赋予了不同的性格特征,而这些不同的性格之间也互相补充,成为我们祖先对后辈的期望。

围绕着十二生肖十二种动物的不同特点,还产生了许多成语、俗语,它们广泛地出现在我们的日常用语中。细细品味这些语言,你会更加认识到十二生肖文化的博大精深。

老鼠总是鬼鬼祟祟地偷吃粮食,长得也不好看,所以给人们的印象很差,与老鼠有关的成语也一般以负面的居多。如果用贼眉鼠眼这个词来形容一个人的话,说明这个人长得不好看,神情狼琐,不够大方。鼠目寸光则是说一个人目光短浅,缺乏远见。过街老鼠,则是形容一个人非常讨人厌,就像老鼠一样人人喊打。鼠肚鸡肠形容非常小气、不顾大局的人。歇后语有被追打的老鼠一”见洞就钻,出洞的老鼠东张西望,都带有贬义色彩。

牛以个头大、忠诚、踏实肯干著称,所以与牛有关的成语一般都围绕这几个方面。老黄牛,通常指那些吃苦耐劳、踏实肯干而又不爱张扬的人们。汗牛充栋,则表示一个人著作或者藏书丰富,以至于搬家的时候让拉车的牛都要汗流浃背了。牵牛要牵牛鼻子,比喻办事情要抓要害。牛不喝水强按头,比喻用强迫的手段逼其就范。

老虎是山中之王,威风凛凛,故而能够代表人们对于权力和威风的向往,虎虎生威、虎背熊腰都是这个意思。但是另一方面,山中的老虎会吃人,又给人们带来了凶残的印象,因此,虎也带有残酷凶暴之意,如为虎作伥、敲山震虎等。关于老虎的俗语也有很多,如虎落平阳被犬欺、虎毒不食子等。

兔子乖巧可爱,又聪明伶俐,行为敏捷,所以用动若脱兔、兔起鹘落来形容人行为灵活迅速。其实,兔子在我国的文化中并不是十分正面的形象,一方面兔子十分柔弱,是被欺负的弱者、猎物,因此有兔死狗烹、不见兔子不撒鹰这样的词语;另一方面,兔子又代表了狡诈的形象,例如狡兔三窟。兔子不吃窝边草,字面上的意思是兔子不吃自己窝旁的草,实则告诫人们不要在家门口做不应该做的坏事。

龙和虎的形象所包含的意蕴有所类似,都是代表了强大的权威,因此它们常常并称,如虎跟龙盘、卧虎藏龙。龙是中华民族的信仰图腾,因此龙的形象要比老虎正面得多,龙飞凤舞、龙凤呈祥、凤表龙姿,代表了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表达对子孙成长的期盼时,人们也常用望子成龙这个成语。擒龙要下海,打虎要上山,比喻尊重客观规律,要深入到敌人的根据地。

蛇以其不惹人爱的形象和锋利尖锐的毒牙,一直不受人们的喜欢。不信你去翻翻成语词典,带有蛇的成语、俗语,大多带有贬义。蛇鼠一窝,蛇蝎心肠,佛口蛇心,甚至强龙压不过地头蛇。蛇给人的印象如此不好,以至于民间往往称蛇的属相为“小龙”,被问起属相的时候,属蛇的人都爱回答“小龙”,不爱答“属蛇”。打蛇打七寸,挖树先挖根,这句俗语是说做事要抓住重点。人心不足蛇吞象,是告诫人们不要贪得无厌。

马善于奔跑,任劳任怨地为人类服务,深得人们的喜爱。马代表了一种昂扬向上的奋发精神,以及脚踏实地、任劳任怨的品格,以至于可以和龙并称为“龙马精神”,也可以指代人才,例如万马齐喑、千里马等。此外,由于马在古代多与战争相联系,因此往往带有杀伐之气,如金戈铁马、马革裹尸、千军万马等。牛头不对马嘴,比喻答非所问,或者做事不合逻辑。

羊非常和顺,关于羊的成语多与它的习性有关。如羊落虎口、羊人虎群,温顺的羊落入虎口之中,形容非常危险的状况。饿虎扑羊、虎荡羊群,则形容强大者冲入柔弱者中间任意横行,以强凌弱。羊肠九曲、羊肠小道形容弯弯曲曲的小路。在顺手牵羊、亡羊补牢、歧路亡羊这些成语中,羊多是一种物化的存在,作为人们寻常饲养的家畜的代表出现。挂羊头卖狗肉,比喻表里不一,狡诈欺骗。羊毛出在羊身上,比喻表面上人家给了自己好处,伹实际上这好处已附加在自己付出的代价里。

猴子灵活、机敏,又非常狡诈,关于它的成语多含贬义。尖嘴猴腮,形容人相貌丑陋粗俗。沐猴而冠,猴子虽然可以穿衣戴帽,但究竟不是真人。比喻虛有其表,常用来讽剌投靠恶势力窃据权位的人。猴年马月,指某些事情的前景无法预料。杀鸡儆猴,本意是杀鸡给猴子看,比喻用惩罚某个人的办法来警告别的人。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比喻没有有能力的人,普通人物担当了主要角色。

鸡是一种常见的家禽。小肚鸡肠,形容小心眼的人。鸡毛蒜皮、鸡零狗碎,形容琐碎的事情。鸡飞狗跳、鸡犬不宁,形容场面混乱不堪。牝鸡司晨,牝鸡指雌鸡,说雌鸡像雄鸡那样鸣啼报晓,在旧时用来比喻女人篡权。鸡鸣狗盗,学鸡那样啼叫,装成狗去盗窃,比喻微不足道的本领或偷偷摸摸的行为。杀鸡焉用牛刀,意思是杀鸡的时候没有必要用牛刀,比喻办小事情用不着花太大的力气。手无缚鸡之力,形容人没有力气。

狗虽然是一种和人非常亲近的动物,但在古代,它作为一种家畜,更多的是带贬义色彩。有很多骂人的成语里都有狗字,如狗急跳墙、狼心狗肺、人模狗样、狗仗人势、狐朋狗友、蝇营狗苟等。白云苍狗指白云顷刻间变得像苍狗,比喻事物变化不定。狗尾续貂,比喻拿不好的东西接在好的东西后面,多用在文学作品上。兔死狗烹,指兔子死尽了,就把原来用来捉兔子的狗烹煮吃掉,比喻成就事业后杀掉有功之臣。狗嘴里吐不出象牙,比喻粗鄙之人嘴里说不出好话来,多用于讥讽与开玩笑。

在古代,猪是最重要的肉食来源之一。所以说人怕出名猪怕壮,人出名后容易被攻击,猪养肥了就该宰了,比喻行事不要太张扬。猪突豨勇,豨指野猪,这个成语指拼命向前冲、不怕死的人,有贬义。狗猪不食其余,指狗猪都不吃他剩下的东西,形容人的品行极其卑鄙。

图片来源:漫游奇境工作室

最后

中考研究院

jhzhongkao

中考研究院致力于专业中考信息、备考技巧、资料下载和政策解读的推广传播。成立以来已呈现上千篇干货知识,数百场直播,线下活动。更有聚集优秀家长、名师专家的中考交流群全面开放,深受初中小伙伴们的认可和信赖。

加入中考交流群 ▼

上代表什么动物生肖2

有两个动物名称的成语

鹤立鸡群 鸡鸣狗盗 鹬蚌相争 蛇鼠一窝

狼狈为奸 龙腾虎跃 虎头蛇尾龙马精神

虫臂鼠肝 城狐社鼠 鼠食鲸吞龙腾虎跃

龙骧虎步 龙潭虎穴 龙跃凤鸣 车水马龙

指鹿为马

十二生肖成语

【鼠】

鼠目寸光 鼠肚鸡肠 鼠窃狗盗 投鼠忌器 胆小如鼠

【牛】

牛鬼蛇神 牛刀小试 牛鼎烹鸡 汗牛充栋

对牛弹琴 九牛一毛 气壮如牛

【虎】

虎视眈眈 虎口余生 虎头虎脑 虎背熊腰

虎头蛇尾 虎落平阳 虎穴龙潭 放虎归山

谈虎色变 如虎添翼 骑虎难下 为虎作伥

与虎谋皮 藏龙卧虎 狐假虎威 羊入虎口

狼吞虎咽 龙行虎步 龙吟虎啸 龙争虎斗

龙盘虎踞 龙腾虎跃 生龙活虎 降龙伏虎

【兔】

兔死狐悲 兔死狗烹 狡兔三窟 鸟飞兔走

守株待兔

【龙】

龙腾虎跃 龙飞凤舞 龙马精神 龙凤呈祥

画龙点睛 来龙去脉 攀龙附凤群龙无首

降龙伏虎 一龙一猪 老态龙钟 笔走龙蛇

龙潭虎穴 叶公好龙 望子成龙 车水马龙人中之龙

【蛇】

蛇蝎心肠 画蛇添足 惊蛇入草 龙蛇混杂 杯弓蛇影 牛鬼蛇神 打草惊蛇 虚与委蛇 笔走龙蛇 春蚓秋蛇

【马】

马到成功 马不停蹄 马革裹尸 一马当先 老马识途 汗马功劳 万马奔腾 犬马之劳 万马齐喑 一马平川 天马行空 快马加鞭 走马看花 信马由缰 蛛丝马迹 兵荒马乱 人仰马翻 人困马乏 鞍前马后 人强马壮 猴年马月 青梅竹马 单枪匹马 招兵买马

心猿意马 悬崖勒马 千军万马 香车宝马 指鹿为马 害群之马 厉兵秣马 塞翁失马 盲人瞎马 脱僵之马 金戈铁马

【羊】

羊质虎皮 羊肠小道 羊入虎口 亡羊补牢虎入羊群 歧路亡羊 顺手牵羊

【猴】

猴年马月 沐猴而冠 尖嘴猴腮 杀鸡吓猴 杀鸡儆猴

【鸡】

鸡毛蒜皮 鸡鸣狗盗 鸡飞蛋打 鸡犬不宁 鸡犬不留 鸡犬升天 闻鸡起舞 杀鸡吓猴 杀鸡取卵 偷鸡摸狗 鹤立鸡群 小肚鸡肠

鼠肚鸡肠 呆若木鸡

【狗】

狗急跳墙 狗尾续貂 狗仗人势 狗血喷头 犬马之劳 猪狗不如 鸡犬不惊 鸡零狗碎 兔死狗烹 鼠窃狗盗 狼心狗肺 狐朋狗友 狐群狗党 偷鸡摸狗 画虎类狗 丧家之狗 关门打狗 白云苍狗

【猪】

猪突豨勇 猪狗不如 杀猪宰羊 封豕长蛇 凤头猪肚 蠢笨如猪 一龙一猪 、

【鸟】

鸟尽弓藏 笨鸟先飞 如鸟兽散 小鸟依人 惊弓之鸟 飞禽走兽 珍禽异兽 衣冠禽兽凤毛麟角 鸦雀无声 燕雀安知 鹤立鸡群 鹤发童颜 风声鹤唳 莺歌燕舞 草长莺飞 燕语莺声 鹊巢鸠占 鹦鹉学舌 蜻蜓点水 一箭双雕

【兽】

困兽犹斗 如鸟兽散 人面兽心 飞禽走兽

描写动物成语

贼眉鼠眼,鸡鸣狗盗,鱼跃龙门,兔死狐悲,飞蛾扑火

狗傍人势 狗逮老鼠 狗党狐朋 狗党狐群 狗盗鸡鸣 狗盗鸡啼 狗盗鼠窃 狗吠非主 狗吠之惊 狗吠之警 狼心狗肺 狗苟蝇营 狗急跳墙 狗马声色 狗拿耗子 狗皮膏药 狗屁不通 狗偷鼠窃 狗头军师 狗头鼠脑 狗尾貂续 狗心狗行 狗行狼心 狗续貂尾 狗续侯冠 狗续金貂 狗血淋头 狗血喷头 狗仗官势 狗仗人势 狗彘不如 狗彘不若 狗走狐淫 兔死狗烹

动物成语

鼠目寸光 牛鬼蛇神 虎视眈眈 兔死狐悲 龙飞凤舞 蛇蝎心肠 马到成功 羊肠小道 猴年马月 鸡毛蒜皮 投鼠忌器 老牛舐犊 放虎归山 狡兔三窟 画龙点睛 画蛇添足 万马奔腾 亡羊补牢 沐猴而冠 闻鸡起舞 抱头鼠窜 小试牛刀 龙腾虎跃 乌飞兔走 老态龙钟 怀弓蛇影 车水马龙 虎入羊群 尖嘴猴腮 鹤立鸡群 胆小如鼠 气壮如牛 藏龙卧虎 守株待兔 望子成龙 打草惊蛇 千军万马 顺手牵羊 杀鸡吓猴 呆若木鸡

狗急跳墙 猪突豨勇 蜂拥而起 鱼目混珠 凤毛麟角 狼吞虎咽 猪狗不如 封猪长馆 雕虫小技 如鱼得水 珍禽异兽 指鹿为马 狼心狗肺 凤头猪肚 独占鳌头 莺歌燕舞 虎背熊腰 偷鸡摸狗 蠢笨如猪 噤若寒蝉 井底之蛙 惊弓之鸟 飞禽走兽 牧猪奴戏 人怕出名猪怕壮 挂羊头,卖狗肉 替罪羊 羊毛出在羊身上 争鸡东兔西乌

一龙一猪 猪卑狗险 猪突豨勇 爱礼存羊 羝羊触藩 多歧亡羊 饿虎扑羊 告朔饩羊 虎入羊群 羚羊挂角 歧路亡羊 牵羊担酒 驱羊攻虎 肉袒牵羊 如狼牧羊 十羊九牧 使羊将狼 顺手牵羊 素丝羔羊 屠所牛羊 亡羊补牢 亡羊得牛 问羊知马 羊肠鸟道 羊肠小道 羊狠狼贪 羊入虎群 羊质虎皮 以羊易牛 动如脱兔 龟毛兔角 狐死兔泣 狐兔之悲 见兔放鹰 见兔顾犬 狡兔三窟 惊猿脱兔 犬兔俱毙 守株待兔 兔起凫举 兔起鹘落 兔丝燕麦 兔死狗烹 兔死狐悲 兔走乌飞 乌飞兔走

静如处女,动如脱兔 守如处女,出如脱兔

有关“鱼”的成语

【如鱼得水】(1)原谓君臣相待,今多以形容朋友或夫妻情感融洽。(2)用以比喻所处环境,能称心如意。

【池鱼之殃】比喻无故而受祸。

【殃及池鱼】无端受累。

【鱼水相逢】(1)比喻夫妇和乐。(2)比喻君臣相得。

【鱼沉雁渺】比喻音信全无。

【鱼目混珠】比喻用假货充真货。

【鱼米之乡】指靠近水边的肥沃地方。

【鱼肉乡民】土豪劣绅,仗势欺侮自己的乡人。

【鱼沉落雁】比喻女子容貌美丽。

【鱼贯而入】排成一列依次前进。

【鱼雁往返】指书信往返。

【鲁鱼亥豕】指文字因形近而传写错误。

【浑水摸鱼】在混乱的局势中得小便宜。

【漏网之鱼】喻罪犯没有被逮捕归案。

【缘木求鱼】喻劳而无功,绝不可得。

【鲍鱼之肆】比喻恶劣之环境或小人聚集之所。

【临渊羡鱼】比喻空自想望,而没有实际行动。

【鱼游沸鼎】比喻情势之危急

有关“鸟”的成语

【一石二鸟】比喻做一件事获得两个效果。

【小鸟依人】形容女子或小孩怯弱的样子,惹人怜爱。

【倦鸟知返】形容游子倦游归家。或比喻离开工作岗位太久,倦于在外形式而回到自己岗位。

【倦鸟归巢】形容游子倦游归家。或比喻离开工作岗位太久,倦于在外形式而回到自己岗位。

【笨鸟先飞】(1)形容愚笨的人,事前欠缺考虑,常鲁莽行事。(2)或用以表示愚笨的人行动应比别人早,以免手忙脚乱。

【鸟尽弓藏】比喻天下既定,功臣遭遗弃。与“兔死狗烹”意同。惟“鸟尽弓藏”语意较轻。

【鸟语花香】描写春天的景色。

【鸟面鹄形】用以形容久饥消瘦之状,又作“鸠形鹄面”。

【鸟为食亡】比喻人因贪财而死。

【鸟兽不可与同群】指人毕竟仍须生活在人群社会中,不能隐居逃世。

【鸟之将死,其鸣也哀】比喻人快要死时,多会良心发现,讲出善良的话来。

【惊弓之鸟】比喻曾遭祸患,因而心怀惊惧者。

有关“鹤”的成语

【杳如黄鹤】比喻人物一去无踪。

【风声鹤唳】形容人心惶惶,自相惊扰。

【焚琴煮鹤】指不解风雅,大杀风景的行为。

【闲云野鹤】形容超然脱俗,与世无争,可以用在隐士,或是退休在家,生活闲逸无忧的人。

【鸡皮鹤发】粗皮肤和白头发,形容老人白发苍苍,满脸皱纹。

【鹤立鸡群】比喻才能出众。或用以形容人身材特别高大。

【鹤发童颜】比喻年老而健康。

【鹤长凫短】形容异类难谐。

有关“雁、鹅”的成语

【沉鱼落雁】形容女子的美貌。

【鱼沈落雁】形容女子的美貌。

【雁足传书】比喻互相联络,音信不断。

【雁行失序】悼兄弟之丧。

【雁行折翼】失去兄弟。

【鱼雁往返】指书信往返。

【千里鹅毛】远道送礼物,礼轻情意重。

有关“其余鸟类”的成语

【鸠占鹊巢】比喻强占他人所有。

【鹑衣百结】比喻衣服破旧,满是补钉。

【鹪鹩一枝】(1)用以劝人寡欲,今多说成:“鹪鹩巢林,不过一枝”。(2)或比喻栖身之所,多用于托人求职时。

【鸾翔凤集】比喻贤才之聚集。

【凤毛麟角】形容世间少有。

【凤凰于飞】比喻夫妇唱和相乐;多用为婚礼之祝词。

【鸢飞鱼跃】比喻放任于自然之乐。

【鸦雀无声】比喻原本吵吵闹闹的人群安静下来。

【鸿鹄之志】比喻志向远大,与“青云之志”义同。

【鹏程万里】祝福别人前程远大,如鹏飞万里。

【莺声燕语】用以形容鸟鸣。或比喻女子声音宛转流利。

【莺莺燕燕】比喻女郎众多。

【鹣鲽情深】比喻夫妇恩爱逾恒,与“伉俪情深”义同。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比喻两相争持,第三者得利。

上代表什么动物生肖3

春联:苏士澍书 潘衍习撰

陕西西安唐代史思礼墓出土的“陶十二时俑之戌犬”。

日本正仓院藏麻布彩绘“十二时酉鸡首”残片。

传新罗圣德王陵石雕“十二时之申猴”像。

南京博物院藏宋代褐釉泥塑狗。

陕西西安出土的隋“四神十二时”纹铜镜。

唐懿德太子墓壁画“猎犬图”。

韩国国立庆州博物馆藏石塔基座戌犬浮雕。

辽宁省博物馆藏齐白石中国画《守门不易》。

辽宁省博物馆藏刘奎龄中国画《走兽屏》。

农历已过丁酉年,迎来戊戌年,十二时中与戌对应的是“犬”,因此今年按属相是“狗年”。“戊戌”是依照中国古代文化特有的传统纪年方法,用干支来排序。所谓“干”,也称天干,共十: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支”,也称地支,共计十二: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两者组合,自“甲子”开始,要经过60年后,再回归“甲子”,所以轮回一次,计60年,又习惯称为一个“甲子”。

在中国古代,以干支纪年月日时,源流久远,至少与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同样长久。在商代甲骨卜辞中,已经以干支纪日。著名的西周青铜“利簋”铭文中有“武王征商,唯甲子朝”。这与文献中记载的武王伐纣的牧野之战,是开始于甲子日的早晨相吻合。也说明当时是使用干支纪日的。至于用地支来纪一日中的时辰,可能迟到汉代。汉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重定历法,称为“太初历”,明确将一日夜分为十二时,而以地支为纪,以后一直沿用,所以十二地支又习称“十二时”。

十二时开始都用文字表述。汉代流行的“四神十二时”纹铜镜上,“四神”(即青龙、白虎、朱雀和玄武)是用图像表示,而十二时一般还是用文字。但是就在汉代,也许是为了一般人易于记忆等原因,民间开始出现用十二种动物来代表十二时的习惯。在古文献中,最早见于东汉时王充所著《论衡》一书的《物势篇》,其中记述了当时社会上已流行用动物来代表十二时的事实,称为“十二辰之禽”,明确地说“戌土也,其禽犬也”,也在书中先后记明其余诸禽:寅为虎、丑为牛、未为羊、亥为猪、巳为蛇、子为鼠、午为马、酉为鸡、卯为兔、申为猴,只是没有讲到辰为龙。这证明东汉时期,已存在与十二时对应的动物,并且所选择的都是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动物,包括自先秦已视为“六畜”的马、牛、羊、鸡、犬(狗)、豕(猪),还有居家中常见的蛇、鼠,狩猎对象的虎、兔,常见于山林之中的猿猴。只是加上了自然界没有的神异动物龙,它在当时民众中也是人所熟知的。汉时与十二时对应的动物形象,此后传之后世,又与纪年干支相联系,铺衍成“属相”的概念,人们以代表自己生年干支的动物,作为自己的属相,一直流传至今。

到了南北朝时期,代表十二时的动物形象,开始出现于古代墓葬的墓室壁画和随葬的陶俑群之中。例如在发掘山东临淄北朝时期崔氏家族墓群时,曾在北魏时的10号墓中,发现了“十二时”陶俑,都是在龛台上塑出相应的动物形貌,因有残损,发掘出土的仅存5件,分别为寅虎、巳蛇、午马、申猴和戌狗,还有1件上面动物形象已佚失的龛台。这是目前出土文物中时期最早的十二时俑。墓室壁画中出现的十二时图像,时代略迟,是北齐时期的。山西太原北齐武平元年(公元570年)右丞相东安王娄叡墓中,墓室顶部“天象图”以下的壁面上方,绘有兽形的十二时图像,因已残损,仅存寅虎、卯兔等,虎呈回首蹲坐形貌,兔作奔跑姿态,造型生动。在山西朔州水泉梁发掘的一座北齐墓壁画中,有保存完好的十二时图像,都是动物原貌,是面朝左的侧面奔跑或行走姿态。以动物原形貌的十二时造型,一直延续至隋朝,西安蓝田出土的“四神十二时”纹铜镜,与汉镜不同,将四神图像布置在内环,而将十二时布置在外环,已由文字改为相应的动物形貌图像。

就在隋代,十二时的艺术造型开始出现新的变化,由动物原形,增加了拟人化的神异色彩——将十二时像身躯塑造成身穿袍服的人身,但头部是兽形,最初是拱手端坐的形貌,如湖北武汉东湖岳家嘴隋墓出土的陶十二时俑。到了唐代,在都城长安地区的墓葬中流行随葬十二时俑,它们都已改为拱手端立的姿态,在袍服人躯衣领伸出的脖颈上,长着一张兽脸。通过田野考古发掘获得的文物中,在西安郭家滩天宝三年(公元744年)史思礼墓出土的一组陶十二时俑,曾被视为唐代十二时俑的典型文物。其中的戌犬像,细颈长吻,与一般的家犬形貌不同,应是以唐代皇室贵族喜爱的猎犬为原型塑造的。这种猎犬的艺术形象,在唐懿德太子墓壁画中,以及永泰公主墓携犬狩猎骑俑上,都可以看到。在都城以外各地唐墓中的十二时俑,也还有塑成坐姿的,例如湖南湘阴唐墓出土的陶俑,但其艺术造型远逊于都城长安的出土品。在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唐墓中,还出土有立姿十二泥俑,彩色艳丽,颇具地域特色。

到五代时期,十二时俑的造型又有变化,即将十二时塑造成戴冠袍服的人像,而将相应的动物形象托握在手上或是随行身旁。河北曲阳五代王处直墓中,在前室四壁上部的壁龛中,嵌有石雕十二时像,就都是冠服人像,在身侧或手上雕出动物图像。此后,宋辽时期,仍有十二时俑随葬,造型或仍依唐制为兽首袍服人躯像,或为冠服人像双手捧托动物,也有的将动物形象置于冠前。北京大兴辽墓出土的木雕十二时俑,是袍服执笏端立的人像,头戴花冠,动物伏卧在冠顶之上。

以动物象征十二时,是中国古代的传统文化。在东北亚的一些古代国家,深受中国古文化影响,也有以动物象征十二时的习俗。例如在古代日本,在著名的正仓院所珍藏的文物中,还保留有绘有十二时像的布幕,为麻布彩绘十二时像,现在残存的还有龙尾、鸡头、犬足、猪尻和云气,原用于悬于宫殿檐下的“帽额”,应是圣武天皇葬仪时所使用的。圣武天皇卒于756年,即唐玄宗天宝末年。这也是古代中日文化交流的见证。

在朝鲜半岛上的古代国家,如新罗,保存在今韩国庆州的统一新罗时代的王陵,许多制度都受到唐文化的影响。在一些传为王陵坟丘周围,多用石块砌出高达1米的石壁,其中7座的护石上有兽首人身十二时像浮雕。特别是传为圣德王陵的坟丘护石上,十二时像为圆雕立像。这些雕刻于陵墓坟丘护石上的十二时像,头像是动物形貌,但是身着军戎装束,身披铠甲,或右手执环首刀上扬挥舞,或双手在身前扶拄环首刀。披甲执刀的十二时像,更使其具有陵墓守护神的职能。也有一些坟墓中随葬形体较小的蜡石十二时像,则是兽首身穿袍服,或拱手直立,或是拱手端坐,造型更接近唐代十二时俑原貌。除在陵墓雕刻中出现十二时像外,在当时的石塔上也雕有十二时像,主要是雕在三级石塔的基座以及四周壁面上。如庆北月城郡远愿寺址三级石塔,浮雕的十二时像是兽首袍服趺坐于莲台上,带有佛教艺术的色彩。也有的石塔基座浮雕的十二时像,是兽首袍服的立姿侧身像,在韩国的国立庆州博物馆庭园中就陈列有一组这样造型的十二时雕像,但仅存5件,其中就包括戌犬雕像。统一新罗时代的十二时像,正是既受到唐文化的影响,又具有当地文化特色的古代雕塑品,同样是与中国古代文化交流的实物见证。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